姜文来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博文

中国水资源利用战略—管理 防污 节流 开源 生态

已有 4336 次阅读 2007-7-26 10:07 |个人分类:科技评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水资源利用战略—管理 防污 节流 开源 生态 


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水资源环境网)


 


 


 


1、我国水资源基本情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为28405亿m3,名列世界第6位,但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的83%。全国平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21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1440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总体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36%,人口占54%,耕地占40%GDP56%,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占46%,耕地占60%GDP4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个水资源一级区面积占全国的15%,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32%,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457m3,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


 


2、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俗地说, 我国水资源问题可以概括为“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浑”,这几个问题相互交织,导致我国水资源问题异常复杂。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更重要问题包括:


2.1、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加剧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目前中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立方米;每年农田受旱面积700-2000万公顷;“ 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特别是中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2、水污染成为心腹之患


水污染是中国环境问题的心腹之患。2002~20043年间,水利部汇同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在评价的约29km河长中,有34%的河长河流水质劣于类,主要位于江河中下游和经济发展、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太湖流域和淮河、海河区接近一半的评价河长水质劣于类,水污染十分严重。在84个进行富营养评价的湖泊中,39个湖泊呈中营养状态,45个湖泊为富营养状态。评价的636座水库以中富营养状态为主。在199km2的平原区中,浅层地下水水质为类的面积占60%。由于水资源总体质量的不断下降,部分水体的使用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仅点源引起就有33%的水功能区污染物入河量超过其纳污能力,全国水功能区达标比例仅为56%,其中,海河、淮河、松花江和辽河区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与目标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水功能区达标比例均在40%以下。在本次评价的1073个地表和115个地下水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中,不合格比例分别为25%35%,其中621个地表水和91个地下水重点水源地中,毒性物质超标的比例分别为38%20%,我国水源地水质状况令人堪忧。


2.3、水资源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为了满足水资源需求,大水资源开采力度不断增大,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个别地区更高,如松海黄淮等片开发利用率已达50%以上。据预测,到205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为27%,除西南诸河利用率较低外(12%),其他各流域均超过20%,特别是海滦河、淮河、黄河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均超过50%,分别为62%60%56%。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将达到相当程度。2050年,全国地下水利用率平均为64%,除内陆河较低外(27%),其他流域(不含西南诸河)地下水利用率均大于56%,特别是海滦河、淮河、黄河地下水利用率将分别高达100%74%93%。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3、中国水资源利用战略


  中国水资源利用战略可以概括为10个字,即“管理、防污、节流、开源和生态”。具体说就是以现代化管理为手段,适当开源,建立节水高效防污技术体系,保护生态环境。


 


3.1 管理


   管理是我国水资源利用重要手段,现代化水资源管理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水资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水资源管理有关。有资料表明,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可以节约水资源50%左右。尽管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将水资源管理放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是水资源管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强化水资源管理能力的建设。水资源的管理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的重要途径。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的目标就是将水资源放在社会经济环境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中,用综合的系统的方法对水资源进行高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首先,强化水资源统一和协调管理,对“多龙治水”模式进行调整,向高效协调的治水模式改进,有关部门不能各自为政,应该管理协调统一形成合力。实现区域水量与水质管理、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水资源管、供、用和治理协调、水资源利用和湿地保护,水资源地表与地下水降雨联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森林保护协调统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实现大尺度上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协调。


其次,以水权为中心,建立节水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水资源流域管理,采用以水权为中心的管理,建立流域级水权交换机制。对流域水资源量进行科学的分配,国家通过控制界面(如省界)来调控水资源分配,不同区域水量的调配通过水权交换的方式协商进行。建立节水经济激励机制应包括,实行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奖励惩罚机制。对于供水单位,国家或政府根据节水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奖励,其数额足以调动节水的积极性;对于用水单位,国家具有可操作性的节水指标,没有完成的用户,给予惩罚。


第三,适应WTO规则,改革节水农业投资机制。我国已经加入WTO,节水农业的投资必须适应这方面的规则,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将节水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加以实施,努力降低“生产者”农产品生产的成本,增大国际竞争力。此外,节水农业投资具有很强的外部效益,节约的水通常用来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具有相当强的公益性,投资者不能充分享受投资所带来的效益,国家(地方)必须将其划入基础设施建设范畴,象环境保护投入一样统筹规划。为此,节水投资机制的改革措施:


第四,“重点投入、择优扶持”的投资政策 确立国家、地方是节水高效农业建设投资主体,中央、地方明确分工,国家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投资方式,选择对国民经济全局有重大影响的、跨省跨流域的节水高效农业项目或国家级节水增效示范区以及对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较大和为解决流域上、下游用水矛盾而兴建的节水灌溉工程,其资金由国家统一安排,重点投入。国家给予对于投资节水高效农业者一定的优惠政策,如适当减免税等,鼓励外商采用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节水项目建设,鼓励各类节水项目积极争取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优惠贷款,利用外资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应优先保证。


第五, 建立科学的节水高效水价体系。确保地表水、地下水及降水联调机制顺利实施以及微咸水、污水的合理利用。如对于河水灌区,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适当提高地表水资源价格,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比价足以刺激地下水资源开发为限,对于地下水资源溃乏而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区,可以适当提高地下水资源价格,确保地表水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


 


3.2 防污


水污染是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心腹之患,水资源污染带来了系列的问题,未来水资源保护将防止水资源污染放在首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将防止水资源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是重点地区,这是必要的,但也存在系列的问题,污染严重的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治理污染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没有污染的地区,由于资金的匮乏没能有效的治理,导致污染加剧,最终的结果是水污染普遍开花。因此,水污染防治策略要作适当的调整,没有严重污染的地区,要重在防,要有投入,对于已经污染的地区,重点在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水资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比点源污染治理难度更大,所以,我们在重视点源治理的同时,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重点应该提到日程上来,农业发展作节水防污高效之路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战略。


 


3.3节流


    节流是我国水资源利用重要战略,同开源相比,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节流重于开源。节流的关键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对于工业用水而言,提高单位用水的GDP是非常重要的,以最少的水资源利用量创造更多的GDP,是解决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性指标。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是节流的重要手段。


    农业是我国节流的重点。我国灌溉水资源不足的局面已经显现,但灌溉用水的效率却很低。我国目前灌溉水资源管理不善,灌溉技术比较落后,一些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没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大部分灌区渠系利用系数偏低,只有0.40.6,灌水定额偏大,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作物水分生产率全国平均约每立方米0.8公斤,世界发达国家可达每立方米2公斤以上,潜力很大。将农业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推进是非常必要的。农业节水的投资主体是国家,要进一步明确。


   生活用水尽管只占全国用水量的10%左右,但节流也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忧患意识,其潜在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3.4开源


   我国水资源短缺,开源成为重要的途径。目前,我国开源的“源”是有限的,比较容易开发的“源”基本殆尽了。今后源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西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提到日程上来。这里是我国的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由于开发条件的限制,目前开发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将这些战备水资源纳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之中。从财力和技术等手段来看,我国具备开发这些水资源的条件


   海水利用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另一个“源”。我国水资源短缺地区,大部分分布于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海水是解决这些地区重要战略。海水直接利用、淡化、海冰的开发都要摆上日程,制定好切合实际的规划,并认真地执行。


   污水是待开发充分利用的“源”利用。我国每年产生污水量在800亿左右,其中由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处理排入环境,既污染了环境,也造成了浪费。开发利用污水资源,污水资源化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面临的重大的问题。目前在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必须扎实地推进。


   微咸水是重要的“源”,不能忽视。我国可以利用的微咸水资源每年有200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量为每年130亿立方米。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缺水地区,拥有23亿立方米微咸水可以开发利用,目前吃利用了6.6亿立方米。


   开发空中水资源。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是环境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具有投入低,见效大的优点,因该引起高度重视。


   雨水资源利用。雨水是重要的资源,通过雨水集蓄方式利用水资源是环境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相当的潜力可挖。同时注重雨洪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可能将洪水转变为可控制利用的水资源是非常好的手段。


 


3.5生态


   我国水利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可以说,生态问题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瓶颈,如果不解决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水资源开发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约束条件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能忽视的问题。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挤占大量的生态和环境用水,实际上是靠牺牲生态和环境用水来维持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目前,全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区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数量已从80年代初的56个发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区面积从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引起地面下沉、水质变硬、海水倒灌等严重生态问题。


    做好生态用水规划,将生态用水占有重要位置。生态用水挤占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在水资源综合配置过程中,要给满足生态需求的生态用水量,并且予以保证,这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好生态用水代言人制度。生态用水涉及到诸多方面,要建立生态用水代言人制度,为生态用水说话,满足生态用水的需求,维护生态用水的“权力”。由于生态用水的公益性,国家应该在此方面进行大力投资,满足生态用水的需求。建立长效的生态用水保障机制非常重要。


   将绿色水利作为水利发展的新理念贯穿到水利生活实践中。绿色水利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全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且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的行为与文化,它是中国水利发展的新方向*




* 水资源环境网,http://www.jwater.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92-4947.html

上一篇:别再把研究生导师“妖魔化” 他们也无奈
下一篇: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高耗水行业生存的基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