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大学里“最弱势群体”的压力与支招

已有 9403 次阅读 2013-10-10 09: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里“最弱势群体”的压力与支招

喻海良,2013-10-10

前天,老师给我留言,“那个事情是真的我也是博士后,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强烈谴责同济领导的冷血!博士后的去世,自己也有责任,但是也和领导的关心,以及紧张的经济状况有关!希望您关注一下”关于那件事,就是“同济大学经管学院一名博后英年早逝”。当时,文章发表后,我第一个推荐,并留言,要为这位博士后同仁写点什么。

在中国大学里面,那一群人是处于最弱势的?

Ø 难道是本科生?不是。虽然本科生们要上课,考试不及格就要被补考,但是,基本上很多大学都是围着“本科生”转。的确,大学评估中,本科生教学质量被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Ø 难道是硕士生?也不是。硕士生的地位,有时候没有本科生高。但是,他们依然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硕士生招生考试的重视程度,就可以知道他们也是有地位的一类人。

Ø 难道是博士生?很多人认为博士是“苦”的。然而,即便如此,相对而言,国内的博士生地位还是很高的。看看现在优秀博士生的奖学金“数量级”,是我当年不敢奢望的。

Ø 难道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大学里面是非常苦的。一方面,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另一方面,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考核。但是,他们依然不是最弱势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工作是稳定的,大不了晚一点当教授的。

Ø 难道是教授?教授是弱势群体吗?在大学里面,很多教授都活得很是潇洒。如果事业心强,则可以拼命拿课题,发展壮大。如果事业心弱,就可以平静地等待退休的到来。

上面五类人在大学里面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属于学校的“正式”人员。任何一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

那大学里面谁是最弱势的群体?

排除了大学里面这些成员,答案是很明显的,就是“国内大学”里面存在的很多大龄单身一族:博士后。他们是最弱势的群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博士后在大学里的数量是相对而言最少的。第二,博士后,属于学校的“临时性”职员,一方面不享受学生的待遇,另一方面也不享有正式的教师的待遇。记得当年浙江大学某博士后学术问题,学校出面说与学校无关,因为他是“临时工”。第三,国内大学博士后雇佣性质明显。如果表现不好,随时面临再次失业的危险。第四,博士后人员的压力最大。这里具体分析一下博士后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

ü  婚姻压力。做博士后,基本上都有30多了,这一帮人,依然有不少是单身的。在这一方面,来自家庭、社会、自己的压力,可想而知。相当年,我都被逼选择了《我们约会吧》。

ü  经济压力。国内博士后的待遇,有一些地方是在逐渐提高,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很低的。如果自己能力有限,每个月拿着3000多元的工资,在北京、上海这种地方就只能让父母再补贴自己了。如果想买房,卖身都难实现。

ü  工作压力。博士后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一个教授的团队中,一个博士后基本上要顶三到四个博士生的工作。试想,博士生招生,导师基本上没有支出,但依然指望他们出成果。而博士后,合作导师都要给他们支付工资的,如果不能写论文,不能做课题,不能写课题,“老板”花钱做什么?

ü  找工作的压力。博士后属于过渡性工作,很多人想通过博士后留校工作,但是,能够留下来的人基本上不到十分之一。而剩下的呢?则是要准备找工作了。经济形势好,有了名校博士后的光环,大家都感觉压力不大。但是,像现在这样的经济危机时期,再想找一份体面工作,那是相当的不容易。

在这么多的压力下,如果让自己顺利地度过这个关口,或者,自己遇到了困难,该如何办呢?作为大学里面最弱势的群体,这里,我对同仁说,你们要“自保”呀!!!!!!

1)给自己两个爱好,舒缓心情。我博士后期间,爱好不多。其中一个是骑自行车溜达。基本上每一天,我都会骑自行车围绕清华大学一圈。一方面,看看学校每一天的变化,哪里花开了,哪里树叶掉了。多和自然接触,压力会小很多。

2)一定要有一个投诉的对象。如果压力很大,不及时释放出来,危害很大。如果有一个能够听自己投诉的对象,则会好很多。建议没有结婚和有男女朋友的朋友,一定要找一个好的网友。适当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她,让他批评批评你。

3)如果身体不适,及时去医院。每一个人都会得病,如果拖起来,就不知道会变得多严重。刚来澳洲的时候,我一直拉肚子。开始当减肥,没有理睬。最后,一个小小的拉肚子,持续了将近一年,最后发展到口腔溃疡。澳洲的医生怀疑我得了癌症,当时都吓得我写了遗嘱。后来幸亏不是大病,只是肠胃菌落不适应。但是,回国检查,花了我好几万人民币,还托了好几层人情。

4)少熬夜,不通宵。很多人都说,男人过了三十,身体就逐渐走下坡路。一开始,我也不相信这句话,但是,现在也不得不相信了。到了博士后,基本上都是过了三十的人,身体方面不再是年轻小伙,所以,要开始注意保养。

5)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每一个人工作都是要讲效率的。如果没日没夜地工作,而只是保持混沌状态的话,也是出不了什么成果的。到了博士后,就要逐渐有较高的时间管理能力。适当地休息,适当的工作,适当的娱乐,适当地写博客。

6)学会合作。现在很多博士生做课题,都是单打独斗。如果到了博士后,还是和以前一样,那就有几分悲哀了。在这里,要积极和合作导师手下的学生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和其他教师合作。值得说明的一点,和其他教师合作才是要发展的重点。我相信任何一个领域,不可能一个人有能耐把他都做完。

只有掌握上述几条能力,才可能保持强势发展状态的情况下,不把自己逼入“绝地”。另外,博士后之间,要多多沟通,至少要让旁边几个宿舍的人认识自己。如果自己出差较长时间,相互告知一下。这样,遇到事情,也有人帮助。

最后,作为博士后同仁,在缅怀逝者的同时,强烈抗议同济大学领导的不作为行为!即使博士后只是学校的一个“临时工”,但是,他在学校一天,就是学校正式员工,应该享有学校教师应该享有的一切权利和服务。而学校领导要做的就是妥善处理好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事情,而不是冷漠对待。回避不是方法,解决问题才体现领导“价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731598.html

上一篇:强烈抗议NASA国际会议歧视中国籍学者
下一篇:爱死你了,刘丁宁,我的女状元
收藏 IP: 203.219.217.*| 热度|

19 徐传胜 廖少明 李学宽 张弛 鲍海飞 焦豹 陈沐 李汝资 强涛 张志镇 曹聪 赵嘉喜 孙宝玺 陈冬生 刘安金 张军鹏 温世正 高晓菲 姚哨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