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大学校长在同一所学校可以连任多少年 精选

已有 30736 次阅读 2013-6-27 15:5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学校

大学校长在同一所学校可以连任多少年

喻海良,2013/6/27

回国已经有一个多礼拜了,在北京忙碌完之后,今天来到了沈阳,计划利用这段空余时间,去博士导师那里做点试验,同时,也要处理一些其它事情。这几天,网上最热闹的莫过于浙大与重庆大学校长的任命问题。虽然忙,但是也抽空看了一个大概。当然,置顶的那篇关于浙大校友的公开信还是仔细看了,很有意思。

很多人认为浙大校友虽然爱校心切,但对于新校长的任命是多虑了,这不应该属于他们应该操心的事情,而是教育部的事情。的确,我国大学校长基本上都是任命制,特别是近些年,似乎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校长互掉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向标。还是以重庆大学为例:李晓红校长2010年调任武汉大学校长;林建华校长2013年调任浙江大学校长。

在校长互掉这件事情上,本身存在一定的好处。

1)减少大学校级领导的贪腐问题。的确存在一些不好的例子,某些校级领导由于在同一个地方任职时间较长,容易建立一定的“关系网”,从而形成利益链。如果把持不住,就是剪不断,理还乱。

2)掌握多校理念,更有利于优势互补。以我自己的经历,每一个学校,甚至每一个课题组都有不同的文化。一个校长,如果在多所大学任职过,必将是融合多校的优秀经验,更有利于建设管理一流大学。

3)优秀校长的确有利于建设一流学校。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反过来,一个好的校长也将带来显著的发展。最近这些年,国际上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大学。如我国的南方科技大学、沙特的阿卜杜勒国王科学与技术大学、韩国的浦项科技大学等等,他们都是招聘世界一流大学的原校长担任校长,取得很快的发展。当然,南方科技大学除了本科生招生时出来点异样的声音,都快消失在人的脑海了。

然而,校长互掉似乎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1)可能水土不服。每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理念,每一任校长也有每一任校长的理念。如果一所大学原有的理念与新校长的理念完全格格不入,两者之间就容易出现不协调的地方。如果时间长了,必将有一方受到损伤,或者两败俱伤。

2)容易只看眼前利益。长久发展与眼前利益似乎是不冲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却是冲突的。以环境污染为例,污染是为了眼前利益,而后果是贻害长久利益。如果每一任校长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结果是大家都只想着任期内做出点业绩,而自己换岗后,是否会有不好影响,那就是其他人的事情。

3)没有了献身精神。献身精神,用这样一个词汇去要求那些校长们,今时今日似乎一点也不合适时宜。的确,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那就是一件荣誉的事情。但是,作为校长,把毕生心血献给一所学校,似乎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至少,现在提到清华,就会想起梅贻琦;说道南开,就会想起张伯苓;还有上海大学,一定是钱伟长。

说道梅贻琦、张伯苓、钱伟长等老前辈,就不得不再提一个问题,一个大学校长,到底任职多长时间合适?

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担任校长32年,曾被誉为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张伯苓在南开大学任校长30年,钱伟长在上海大学任校长18年。无疑,清华、南开、上大的发展与这三位校长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而这几所大学都是在他们的领导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近20年美国名校中,Derek Curtis Bok担任哈佛校长将近20年,查尔斯-韦斯特担任MIT校长15年。

一个不称职的校长的卸任是不会有任何人会依依不舍的,而一位优秀大学校长的离去终将是这所大学的遗憾。如果现在大学校长的任命或者卸任,都让所在大学的教师、学生、校友有一定的知情权与参与权的话,或许,50年或者100年后,我们的子孙也会讨论,曾经某某大学的某某校长做了一些光辉的事迹。

至于校长在同一所学校到底可以任职多长时间,我的答案是一年不短,三十年不长。如果一位校长对该学校的提升有显著表现,多干一届或者两届,又有何不可?如果一位校长真的能力有限,为什么还让他干满两年才走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703238.html

上一篇:导师能不能把学生的博士论文整理发表?
下一篇:百年树人,吐糟三事,希望将来更好
收藏 IP: 218.25.113.*| 热度|

34 武夷山 黄顺谋 谢强 韦玉程 韩枫 曹聪 吕喆 罗德海 叶威源 赵美娣 许培扬 李毅伟 陈冬生 杨占海 宁利中 赖波 唐常杰 吉宗祥 璩存勇 董文娜 石东兴 田野 杨海涛 曹学斌 蔡庆华 biofans xuqingzheng seeker99 zxwd777 htli chengmin8504 qiaoaiguo7801 xiaolei1953 blueco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