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海归博士为什么会自毁标本 精选

已有 23581 次阅读 2013-6-3 10:0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海归博士为什么会自毁标本

喻海良,2013-06-03

刚刚看到新闻,《海归博士疑因成果归属问题自毁实验室标本》,看了之后,真为这个博士感到悲哀。具体新闻如下:李某为何自毁研究标本细胞?报料人称,“该海归博士此前有自毁标本细胞的前科。”也有知情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该实验室因为研究成果的归属问题,负责人之间发生纠纷,导致了此次自毁事件。”但广东医学院宣传部工作人员则只是表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机制与分子诊断研究室负责人与同课题组的其他负责人因为沟通过程中发生误会,现在学院也在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前几天我曾写了一篇博客,《师德考核一票否决为什么只针对青年教师?》,其中说到高级教授不宜“强奸”青年教师成果“高级教授剥削副教授,副教授剥削研究生,研究生剥削高年级本科生。活生生的一条生物链,让某些有潜质的学生、青年教师逃离科研队伍

昨天,饶毅写了一篇博客《朋友好》,其中指出了国人的一个重要缺点:“越是与自己近的人,越是妒忌”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检讨了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真还是这个情况。而我自己也曾是被人妒忌的对象。其实,除了饶老师指出的这个缺点,另一个重要缺点,“凡是自己身边做出了一个好一点的东西,领导都想把它拿过来为己所用”。

对于这一个特点,想起了《指环王》里面的情节,即使最亲密的朋友,在诱人的“指环”面前,也变得无比丑陋,都有变成“咕噜姆”的趋势。“在很久很久以前,咕噜姆还是一个霍比特人,他原来的名字叫做史密戈,在一次和朋友迪戈钓鱼时,迪戈被一条大鱼拉入水中,发现了埋在泥沙里的魔戒,被史密戈发现了,由于史密戈被魔戒诱惑,所以他坚持要从迪戈那里夺回魔戒,最后杀死了迪戈,拿到了魔戒,然后对他的朋友们说这是他的生日礼物。结果他的杀人事件被别人知道了,于是史密戈被驱除出境,被放逐到深山老林。不过魔戒的诱惑让他变了形,逐渐成了一只叫咕噜姆的怪物”。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早期也写过一篇博客,《年轻学者的科研悲剧:交流与拒绝交流》,其中描述了我当时的痛苦。我博士生阶段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并做了一些前期研究。为此,把这个事情和导师说了。而导师又将这个事情与另一位教授说了。最后,悲剧发生了,那位教授安排一批人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前些天看网站,居然看到该想法的相关成果通过了某一级学会的鉴定,可能计划申请科技进步奖了。很显然,这件事情和我这个原始思想提出者已经没有任何联系了。也由于这样事情的发生,我有时候都害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除非是我想帮助的人。

现在回到正题,这位海归博士为什么会自毁标本?

前些天,我笔记本电脑被格式化了,数据丢了很多。我当时是好几天含着眼泪无处发泄,也因此,更懂得了科研数据与样品的重要性。可以说,科研样品与数据就是科研人员的血液,失去这些,一个人的科研“生命”也就会终止。既然如此,什么情况可能会自毁标本?

1)和我一样,马虎了。在做某项操作过程中没有仔细看使用说明,而一个不小心,很多天的工作全浪费了。当然,我的绝大部分数据都已经发表了,而近期的东西还保留在脑海里,经过10多天的努力,基本上又恢复了。

2)觉得样品不好,计划重做。做实验就是这样,很难保证样品都达到满意结果。如果实验失败,那没有别的办法,推倒重来。

3)觉得“憋屈”。形式就像有些小夫妻吵架,气不打一处来,不顾后果,抓起盘子就往地上摔,最终来,还要小两口自掏腰包,重新购买。

很显然,第三种情况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但是,这样的情况是最难控制的,因为,“冲动”是魔鬼,而当一个人出离愤怒之后,就会成为“魔鬼”,而是趟着眼泪的“魔鬼”。

在大学里面,青年博士在那些方面会觉得“憋屈”?

1)实验成果被“身边人”抢走。这应该是憋屈之首,因为成果是心血熬成的结晶。

2)不公平竞争被“取代”。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公平竞争,大家很少有站出来反对的。就如同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己考试不好,落选了,那只怪自己运气不好。相反,如果自己是被一些不公平的方式,被取代了,那就一定要反抗。如这些年陆续曝光的“档案”替换行为。

3)得到不公平的“批评”。有一位老师曾经找我诉苦,他被领导批评了,而他觉得自己很冤枉,认为他批评错了对象。似乎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少的,而且不断重演。

……

很显然,要减少自毁样品的事情,就必须减少人们的“憋屈”。而方式只有一个,就是“公平”,彻彻底底的公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696077.html

上一篇:师德考核一票否决为什么只针对青年教师?
下一篇:老外真的不在乎影响因子吗?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72 秦逸人 韩枫 徐耀 赵斌 李土荣 肖红伟 王涛 林松清 庄世宇 于全耀 陆俊茜 王少新 张忆文 刘伟 许培扬 刘瑞亭 韦玉程 黄仁勇 唐常杰 朱云云 赵美娣 王靖涛 曹郁 魏武 仇文利 吕喆 李建国 薛宇 王恪铭 肖振亚 李毅伟 陈万浩 赵凤光 长龙 林涛 石锋 徐大彬 毛培宏 严少华 叶伟 唐凌峰 张骥 史彭慧 李韦伟 张文增 孙学军 陈冬生 王枫 崔全顺 吴桂生 孙静宇 赵鹏 董焱章 张玉秀 邬鸿 杨顺楷 张彦虎 杜占池 董侠 刘克 xuqingzheng zdlh mssy zhoulangxiucai zaizaimck scitj2011 A850116yy yunmu silentyf s11s chinasciens zywsy20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