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外连篇会议论文也较真,让我尴尬呀
喻海良,2013-01-30
前些天写了一篇会议论文,投稿给ICF。让一个博士生第一作者,我自己通讯作者。
虽然ICF属于国际知名会议(1965年召开了第一届会议,每4年一次),今年将在北京召开,会议信息三年以前就在中国力学学会上登出会议通知了,但是,由于该会议的论文集可能不被正规期刊发表,所以我一开始并没有那么特别地认真。我自己写好框架,给了主要结果,就安排这个博士生完成具体的写作。之后,我再改了两次,找每一位合作作者看了一遍论文。就计划投稿了。
对于ICF这样的国际会议,虽然很重要,但是由于至今都还不知道出版物是什么,也因此,参加会议的主要目的只是去向那些行业主要学者学习、交流一下自己要研究的问题,也顺便跟踪一下是否有相同研究兴趣的朋友。至于论文最终是否真的发表,发表在什么地方,被我放到次要位置的次要位置。也因此,就这篇会议论文而言,一开始,我并没有付出100%的精力。工作是我做的,但具体问题,主要还是让那位博士生完成的。
由于在这篇论文的致谢里面写了某澳洲政府-企业合作项目(CRC)的资助,因此,按照要求,论文写完之后,发给CEO去进行审查。她收到论文后,转交给了两个企业的研究人员进行评审。原以为他们只会看看格式,看看大致内容,就完事了。
过了一些天,他们给出了评审意见,和期刊论文评审一样。由于我的心思根本就没有在这篇论文上,只是大致看了一下建议,没有发现致命的问题,所以,就让该博士生自己随便写点东西,应付过去就可以了。对于里面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也不是很难,只是我当时没有太愿意去花心思考),就让博士生采用套话圆滑过去,如“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很认可,由于这篇论文的核心不是讨论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将在以后的论文中予以详细讨论”。
然而,很遗憾,由于没有重视他们的建议,我失策了。他两回了邮件,“This new version doesn’t seem to take my comments into account”,也因此,CEO打电话过来询问,是不是我们发错了版本,没有看出修改的地方,真有点让人尴尬。之前心里还想,只是一篇会议论文,他们应该不会太多的较真吧?但是,我错了,他们真的很“较真”。没有办法,我只好亲自上阵,又认真修改了半天。希望这一次,他们能够说OK了。
通过这一件小小的事情,让我反思了很多道理。
(1)无论论文发表在什么地方,只要它将来正式出版了,就到代表了“我们”的水平。别的读者不会因为觉得这是一篇会议论文或者这是期刊论文就有不同的看法。也因此,做事情,特别是写论文,一开始就应该尽可能都严格一点、认真一点。
(2)昨天偷得懒,今天或者明天终是要还的。的确,在会议的网站上写的很含糊,将挑选部分论文在期刊发表。如果我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对待,如果他们真的挑选论文发表的话,我们以前投的论文,很有可能落选。相反,如果一开始,我们就认真对待,我们完全可能脱颖而出。也因此,付出和不付出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3)为什么我们感觉老外写的大部分论文水平都不错,原因很简单,他们一直都很认真。即使一个单词用的不好,也要修改。也由于他们的认真,很多时候,他们的产品质量大部分都比较好。对于这些,我们值得思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