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博士生招生权利应是每一个大学教师都享有的权利 精选

已有 10674 次阅读 2012-3-15 08:2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生招生权利应是每一个大学教师都享有的权利

喻海良,2012-03-15

    博士生导师,在80年代中期,算是一个金贵的学术称呼。那个时候,大学每一个专业没有几个教授,即使有几个教授,也不代表就有几个博士生导师。利用我导师的一句话,当时的博士生导师评选和现在的院士评选差不多,需要学校提名,然后提交的学校主管部门(教育部、机械部、冶金部等),通过评审后,还需要拿到国务院进行认可。好像,当时的博导证书上有国务院的公章(本人没有见过)。这批博士生导师,如果身体健康者,大部分已经成为今日的院士。

    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内人才需求逐步扩大。培养高端博士人才队伍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还按照最初博士生导师遴选方法挑选博士生导师的话,第一周期长,第二数量大,各部门工作压力大。于是,各部位逐渐将名额下放到各个大学,然后让学校自己遴选。由于数量很少,博士生导师依然是一个稀罕的称呼。也因为名额少,当时很多人需要等待到快退休时才给评。按照规定,教授60岁退休,博士生导师67岁停止招生70岁退休。我读大学的时候,所在专业有4个博士生导师。分别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也即是三个实验室的头。

    由于学校每年博士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而短时间内博士生导师数量较少。因此,出现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一个博士生导师指导十数个博士生的壮观场面。当然,这个阶段由于很多教授、副教授没有招生资格,所带学生几乎都是该单位头头的学生,因此,发展相对非常和谐。不过,这也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很多学生直到博士毕业,都未能有太多机会和“挂名”导师见上面,好好聊聊科研的事情。现在,很多大学某些90岁以上的院士仍然招学生、双聘院士招生,可能也要面临这种情况。

    经过这段时间后,很多学校意识到这个重大问题。的确,中国博士生数量上来了,博士生学术水平逐年下降。讨论来,讨论去。认为一个博士生导师不应该同时指导过多博士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来了一次博士生导师大跃进。这些事情,基本上发生在2003~2008年这五年。五年间,很多大学,博士生导师数量增加总和远远超过自博士生导师制度建立以来至2003年期间遴选的博士生导师数量。这段时间,应该是高校教师最愉快的一段时间。基本上大家都有得升。当然,这一阶段,博士生导师遴选还是固守在教授人群中。此时,人们似乎还坚持认为副教授离博士生导师还有一段距离。

         2003~2008年期间,高校进行了很多改革。其中有一条对硕士生导师冲击很大:很多学校将硕士生年限由2.5年改为2年。首先学生学习基础课8个月,然后和导师熟悉课题6个月,开始工作4个月,准备毕业论文3个月,找工作3个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和导师可能还没有熟,就毕业走人了,就更不能要求其作出相关学术帮助了。也由于这个问题,很多大学陆续将硕士生毕业期间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取消。同样就这个情况,很多课题忙、学术头衔多的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拒绝招收硕士生,而只招收有意硕博连读的学生。也因为这个问题,希望拥有博士生导师头衔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普通的副教授。

    在众多的需求下,从2009年开始,985大学陆陆续续从副教授中遴选一批优秀人员担任博士生导师。在这种情况下,清华大学宣布学校所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都可以招收博士生。从而,率先使“博士生导师”这个称呼在清华大学失去意义。或许,再过5年,国内其他985大学也会争相效仿,博士生导师在副教授中普及。

    在2012年的3月,或许又是一个特别时刻。中南大学率先将讲师也纳入博士生导师。或许,中南大学还需要做一个改革,即首先赋予全体讲师硕士生导师招生资格。的确,这个我还没有在中国大学中发现过。当然,他们也开了一个好头,与国际接轨。大学教员没有什么博士生导师招生特权,而只是看这个老师的水平。虽然他只是一个讲师,但由于他过去几年突出的业绩,让学生觉得可以选择他为导师,两厢情愿的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继续等待吧,我认为,博导只是中国教育发展现阶段的产物,或许再过10年,或20年,他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这样,真正的与国际接轨,博士生招生权利成为每一个大学教师都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某些教师“品味”的特权。

     期待着……

**注:本文只是强调享有权利。而并非所有老师都能招到学生。以清华为例,有教授和副教授3000多,但每年招收博士生名额只有1000多。因此,虽然享有这种权利,如果没有能力的话,也是招不到人的。这是学术的自然选择。也更多地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547896.html

上一篇:希望以后大家不再把Cell和Nature、Science放在一起说顶级期刊
下一篇:做科研与种辣椒之异曲同工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34 陈安 吕喆 金小伟 李宇斌 刘全慧 李力强 雷德明 曹敏 陈儒军 何宗键 韩培杰 魏斌 梁建华 张海霞 曹聪 汪梦雅 张亮生 周金元 赵继慧 魏正涛 唐常杰 刘博 张杨 余世锋 吴锦宇 刘建国 刘世林 鲍海飞 yunmu wgq3867 neilchau crossludo wangguofengw Wunderfoo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