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中心的文化科研市场
中国正在全面建立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就是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市场商品的需求者和有目的有技术的商品生产者之间,通过一定的时间约定和场地约定来交流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他获得了购买其他商品的权力,对于消费者来说,他获得了该种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对于文化市场来说,消费者获得的是精神欲望的满足,对于科技市场来说,消费者获得的是某种先进科学技术的使用权和生产权。和其它普通商品不同,这两种市场都有特定的交易场所,例如戏曲作为一个文化消费,看戏的人和演戏的人都必须同时聚集到戏院来,或者庙会的戏台来,然后再约定的时间开演,观看者深入其境地欣赏,最后获得感官上的满足。又例如科学技术,许多科技新技术不能在普通的地方展示,必须在特定的地方,例如第四代核技术,例如加速器,例如超导材料,这些东西作为商品交易必须由专家引荐,当场考察,办公室交易:所以科学技术的市场其实具有隐蔽性、专业性、特殊性等特点。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从1993年正式开始构建。而文化市场和科技市场作为其中的特殊部分至今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所谓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供人们消费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活动;二是要有组织这种活动的经营者和需求者;三是要有适宜的交换条件。在我国,文化市场主体一般包括演出业、图书报刊业、广播影视业、娱乐业、音像业、艺术品经营业、网络文化业、文物拍卖业、文化旅游业等门类。对于大学来说,它天然的优势是第一专业化,专家很多;第二,普及化,学生很多。大学建立文化市场的缺点是什么呢?有二:没有特定的交换条件和交易场所,不能面向社会的消费者开放。也就是说,建立自己的文化市场的条件,大学具备两个,同时欠缺一个主要条件。大学由于有专家优势,所以可以生产很多高品质、创新型、独特型的文化产品,但是消费者和专家不能衔接是主要问题。
当然,文化市场的主力军还不是科研院所,但是科学技术要建立市场它的主力军必然是科研院所。我国的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一直很多,但是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2006年7月15日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0%”,而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高校科研转化率普遍不超过10%。2011年09月在“2011诺贝尔奖得主北京论坛”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表示,我国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不足5%,严重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25%,为何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25%到5%中间的20%是怎么死掉的?他指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太远了。所以很显然,我国的科技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挖掘,市场需要开拓,而科技市场开拓的主体就是全国的各个大学和研究所。我个人认为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市场,切实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大学和社会潜在市场需求者之间的接触机制,科技成果的特点是参观者多,使用者少,所以客观上要求大学多邀请企业界的各种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多了解大学和科研成果;第二,建立合适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企业界的专家最了解他们需要能够达到什么目的的技术,甚至技术细节都很清楚,但是大学教授和专家却因为处在象牙塔里面对外界需求不是很清楚,所以可能尽管大学专家的技术专利很好,但是在企业专家那里却不能通过,因为往往大学专家的技术产品通常不具有简单操作性、使用方便性、维修快捷性、技术集成性特点,所以大学专家应该多听取社会上的各种意见,而要听取意见必须有个平台;第三,必须建立大学专家和企业社会专家互相协作互相交流的互动机制。大学专家的成果往往需要企业专家来改进,只有达成技术专利互动的,协作的机制才能够提高转化率。
目前我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自身也存在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从根本上要求,大学教育必须密切和市场需求接轨,就是要求大学和外界社会多接触,大学应该自觉地建立这种接触机制,了解外界的动态。第二,大学教师的家属就业问题严峻。调查发现各个大学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教职工家属失业问题。在中国,由于大学和各个科研院所的行政级别都较高,但是大学却往往办在地方级别低的政府的地盘上,所以造成一个奇怪的现象,地方政府对大学教职员工的就业不予考虑,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大量的教职工家属被学校放在图书馆、后勤公司、保卫部门和打扫教室院子厕所,这些工作一般来说工资低,技术性差,人才浪费严重。第三,教材落后,大学设置的学科和知识缺乏新鲜感,跟不上社会上技术的发展。大学教师们和外界的交往较少,对社会进步缺乏了解,所以有些大学设置的学科和知识缺乏新鲜感,跟不上社会上技术的发展,有些大学很少和企业界交往。第四,大学和企业界的人才和技术交流减少,导致人才来源渠道狭窄,学术界近亲繁殖严重,创新动力缺乏。由于学校招收的教师也都是专业相同科研院所的博士或者硕士,缺乏有实践经验的人才,缺乏从企业界进入的人才,导致学术界近亲繁殖严重,创新动力缺乏。
大学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地使用效率低下。我以为大学要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周边的文化和科研市场,努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当前房地产市场特别火热,地价和房价昂贵,尤其是大城市及其边沿地区。各个城市的大学过去一般都建设在城市边沿地区,通常这些地区由于城市扩建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地区,比较值钱。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大学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其地理优势,没有充分利用大学围墙周围和外界的交接地带,而恰恰这些地带毗邻交通要道、主要街区,有些街区甚至因为大学的学生是消费大群体已经特别繁荣,但是大学却没有充分利用其界墙周围的临街店铺优势,而是把与外界接触的地区简单地修建成围墙,导致的结果是学校成为简单的象牙塔,但是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所以,我的建议是鼓励各个大学拆除与外界隔绝的界墙,把界墙以内修建成各种大楼,对外开放,改造为和街区繁荣相适应的街区市场,对外对内出租,目的是主动建立具有本大学特色的文化市场和科技市场,主动与外界交流,吸引外界各种科技人和文化人交流。当前由于城市地价昂贵,文化市场难以存活,而大学恰恰能够提供这种机会,同时照顾自身发展,使得大学成为文化市场和科技市场的有生力军。
那么,大学拆除围墙,修建市场,能够做些什么事情呢?
首先,应当把大学生的游泳馆、体育馆、健身馆等体育设施修建在大学界墙一线。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这些体育设施既可以为本校大学生服务,也可以为外校大学生甚至中学生,或者社会有需求的人士使用。
第二,应当把大学的校刊编辑部、图书室、教材科变迁到大学界墙一线,因为这样一来方便社会上的学者来购买、学习和交流论文。
第三,应该把科研仪器的采购部或者学校产品的销售部,专利产品展示厅等搬迁到大学界墙一线,这样可以对外宣传学校的成绩,不要让周边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大学能干什么!
第四,把各种培训班集中到搬迁到大学界墙一线。培训班或者成人教育班就是和社会上的各种人才打交道,应该让他们进来出去方便,容易寻找,不能有神秘感。大学的培训班种类繁多,例如考研培训班、托福雅思出国留学培训班、电脑软件培训班(例如3DMAX、Java、Android、C++、Net课程、PHP课程等)、美术、书法、象棋、围棋等等短训班、公务员考试班。这样社会上的人报名、学习都很方便。
第五,大学应该把科技管理处、对外交流处、校友会、接受外界捐款的集资办学处等融资和科研申请单位搬迁到大学界墙一线。只有社会了解了大学才会捐助大学科研和办学。
第六,大学应该把食堂、商店、打印部、文体用品店、歌舞厅等纯商业的单位从校内搬迁到大学界墙一线。这样既服务校内,又服务校外,同时校外的优质项目也能够进入校内市场。大学中长期以来把这些市场设立在校内,导致暗箱操作频繁,校内学生对学校食堂和商店的信任减小。很多学生到校外吃饭买商品,导致学校周边繁荣,而学校内部不能充分利用学生消费的商机。
第八,充分利用本校学术优势和专业优质,利用大学界墙建筑的商业优势,积极地向社会推广本校的文化产品和科技产品。据我们了解,每一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产品和科技产品。但是由于社会对大学了解不够,许许多多的专利、创新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还有许多专家的独特的东西、技术不能为社会造福。例如某农业大学可以大量制作食用菌一级种、培育了优良品种油菜,但是因为没有建立市场不被外人知晓,无法推广。又比如,某书法大师的书法作品很值钱,但是知之者甚少,原因就是外界不知晓他。
拆掉围墙建设市场,把象牙塔和社会联系起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取得大学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为大学的产业转型提供机会!努力建设国家的文化市场和科技市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