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发展的两种属性
目前,在中医的发展方向上,都在讨论其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属性——文化属性与科学属性。虽然,这两种属性都是在中医发展的范畴之里,但其研究的内容却大有不同。这就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关键之分。
一. 中医发展的文化属性:其实,中医的文化属性,既包括在其临床医学中,更包括在其基础理论中。几千年来,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都是在我们历代文化的熏陶与滋润之下形成的。
其基础理论,都是各历史时期各家学说中的各论,大部可以总结为:阴阳论、五行论、水火论、元气论、营卫气血论、脾胃论、五运六气论等等。这些对“整体生命活动”生理与病理的描述与认知,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联的。
他们对“整体生命活动”的各种“生理、病理”的描述与认知,都是“一体的”。其整体性与生命属性的描述,是其最大的成就。
其临床医学的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辨证八钢的各种证候分析和中药临床的各种治疗手段,其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也都是一体的。“牵一发而会动全身”。
也就是说:中医的发展,如果在原来各种基础理论的框架中发展,在临床辨证与中药等治疗方案中,只能是部分的改良。对这些基础理论的框架,都不会触动而改变的。因为基础理论是各种临床治疗方案的最基本指导。
二. 中医发展的科学属性:其实,中医的科学属性,既是中医应该现代发展的基础医学。其原来的基础理论都是各历史时期各家学说中,对人类各种“生理、病理”物质属性的描述与认知,并不统一。 随着社会文化与各门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这些“整体生命活动”生理与病理的描述与认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历代中医的阴阳论、五行论、水火论、元气论、营卫气血论、脾胃论、五运六气论等等。中医对这些生命现象的描述,如果用现代各门自然科学知识的相互交叉,重新对这些生命现象的物质属性进行描述,那就改变、触动并统一了原来历代中医的基础理论认知,使人们对这些“整体生命活动”的生理与病理的描述,都会产生一个“崭新”的现代中医的新的基础理论体系,对“整体生命活动”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无论历代中医还是现代中医,其研究和探讨的都是同一个“客体”,难道他们还有不同的物质结构和属性规律吗?只不过是我们对其认知的高度、角度与尺度的不同罢了。
人类在进步,社会文化在发展,各门自然科学都在发展。难道中医基础理论的认知,几千年来就不需要再继续发展嘛!“清朝的辫子”剪不剪?!几千年的“妇女缠足”放不放?!“师承”私授教育改不改?!再好的传统观念,也应与时俱进。随时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传统观念的固守,早晚都会自行消亡的。
其实,中医的现代化,其第一的突破口,就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它不是临床医学,不涉及临床治疗。它是基础医学,现代医学也有很多科目是基础医学。中医的基础医学,只探讨和研究历代中医对“整体生命活动”是如何分析和认知的。历代中医对“生理、病理”的认知角度与现象语言描述,与现代各门自然科学的交叉认知角度与现象描述,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如果中医在基础理论方面,也就是在“整体生命活动”方面,能够在认知深度和语义描述上实现现代化,那就是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一大突破、生物科学的一大突破、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的补充与突破。
关于中医临床医学的应用,由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改变而使“整体生命活动”的认知观念,又有一个更深入的改变。其临床辨证及用药等治疗手段,对现代医学临床是一个极大的补充与促进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对“整体生命活动”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致的结合。
这不存在什么西(医)吃掉中(医),或者中(医)吃掉西(医)的想法与说法。这是客观世界规律的统一。这是“整体生命活动”认知的统一。谁吃谁的问题,是狭隘的“本位主义”。传统观念的固守与新的观念的改变,都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不同观点的争辩,都是正常的。都是促进新观念成熟的必要条件。
依据客观规律的高度、角度与尺度、依据“整体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去统一我们生物(物质结构)与生命(物质属性)认知的客观统一,而统一去改造和服务于我们人类的健康与幸福。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