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地呼吸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desung617 男儿宁当格斗死 何能怫郁筑长城

博文

雨无声处听惊雷Zoltan-世界杰出青年经济地质学家(十五) 精选

已有 8774 次阅读 2017-3-10 07:2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人生四十,不惑之年,却有衣上酒痕文里字,点点滴滴,总有凄凉意之感。哎,光阴啊你竟然这般不仗义,催人老直恁地意切心急!在诗意纵横的江南似听到昭君出塞的羌管悠悠,在烟雨朦胧的长江如看到屈原邻水的悲戚哀哀。没有经历大观园青春王国里的锦绣少年光阴,也不曾体验清河大宅内裙钗斗艳的锦瑟华年,有的只是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经济下行,地质不景,少年人的执意前行与现实无奈一并勾画在沧桑的脸上,他们已经少了刚出校门时的豪情干云,没有歇斯底里地呐喊,几年间人生砥砺,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恬淡与隐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地质给予我们生活,也赠予我们梦想!在国内外,国家科研机构或大学里的实验室一般都由经验丰富,名满宇内的业界大牛执掌牛耳,青年才俊即使有出众的能力,也多委身其中,静待岁月流逝,以求上位之机。Zoltan Zajacz年纪轻轻就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一时之间,不知羡煞多少龃龉前行的少年人。

Zoltan Zajacz

Zoltan出生于山河秀美、建筑雄伟的欧洲内陆国家匈牙利,本科就读于布达佩斯(Budapest)的厄特沃什·罗兰大学(Eötvös Loránd University)。大二那一年,Zoltan参加了Csaba Szabó领导的岩石圈流体研究小组(Lithosphere Fluid Research Group),Csaba素以严厉苛刻著称,开始时Zoltan还有些儿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很快,他就放下了思想包袱,感觉到了Csaba独特的个人魅力,身边又有许多热情洋溢,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学习生活氛围异常融洽,Zoltan有幸第一次接触到了流体包裹体与熔融体包裹体,这成为他未来研究的标靶。2003年他硕士毕业离开了罗兰大学,去了梦寐以求的包裹体研究圣地—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ürich)攻读博士,在业界大牛Chris Heinrich的弟子Werner Halter手下工作(这两位经济地质学家在前面都有介绍)。研究目标是通过分析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和熔融体包裹体确定岩浆去气过程中元素在流体/熔融体之间的分配系数。Halter给他提供指导,并鼓励他要有独立的工作能力,深入的个人见解,这些教导在Zoltan的大脑中深深打上了烙印。在ETH,Zoltan还认识了许多建树丰硕的学者,向他们学习知识,获得崭新思维;见识了许多现代高科技测试仪器,掌握它们的科学原理及使用方法。在生机勃勃的环境,人才能活得神采奕奕,不能自由生长的蔬菜,虽有绿色但总感觉营养不良,ETH让Zoltan年轻的生命与迷人的地质科学共舞。

在ETH完成学业后,Zolta有幸获得了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欧盟(European Union)的资金支持,这使得他有机会到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of Maryland)深造,在矿床研究实验室跟随Phil Candela 和Phil Piccoli研究自己的项目,目标是更好地理解基性岩浆在岩浆-热液矿床成因中扮演的角色。项目是纯实验性质的,天天要待在实验室,但有优秀的导师,优良的设备,优美的环境,Zoltan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兴趣盎然,写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

离开马里兰大学,Zoltan重返ETH,在Carmen Sanchez Valle指导下继续从事包裹体研究,不断接触到新的研究方法,并且有机会亲身指导Ph.D.学生,从被指导到指导别人,角色变换,华丽转身,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Carmen的支持帮助是无限度的,通过和她交流,Zoltan获得了许多科学与管理知识。在想和她有更深一步的合作之际,Zoltan接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通知,被任命为该校地球科学系的一名助理教授,那一年是2014年,同年,他与系主任Russell N. Pysklywec造访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多伦多大学,Zoltan有了广阔的施展天地,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岩浆与成矿作用研究实验室(Magmaticand Ore-Forming Processes Research Laboratory)并世界各地招兵买马组建了自己的团队。

LA-ICPMS                             MICRO-FTIR

                   MICROSCOPE                                                                 MHC

                         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

在Zoltan的实验室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先进的设备。(1)LA-ICPMS,主要用于分析流体包裹体和熔融体包裹体,此外还用于主量与微量元素原位分析、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成图、深度剖析(depth profiling)以及工程、生活等方面的物质测试。(2)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Micro-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meter),用于分析小样品,可用于测试硅酸盐玻璃和熔融体中的CO2和H2O含量。(3)显微镜及显微测温学,主要由用于岩相学的显微镜和冷热台组成,测定流体包裹体组成及温度等,并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4)Mo-Hf硬质合金压力容器(MolybdenumHafnium-Carbide pressure vessel assemblies)。这种设备压力可以达到300Pa,温度1150℃,是研究上地壳岩浆和高温热液系统的理想设备。有兴趣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到http://www.es.utoronto.ca/magmatic网站查看相关资料,里面有更深入全面的介绍。在Zoltan的团队里,也发现有中国学生的身影,作为访问博士生的Jialin Wang以及硕士生的Yiwei Yin,可惜的是,我给Jialin Wang发邮件,没有得到她的回复。

迄今,Zoltan已经发表了40余篇业界同行评论的文献,更重要地是,他思维开阔,注重创新,并要求严格,具备成为一名著名经济地质学家的必需要素。他的研究范围包括了火山、地幔岩浆岩石学、岩浆热液系统分析新方法的改进以及融合流体、熔融体和矿物的实验研究,最终目的是探究岩浆-热液系统的深部壳源,从而全面理解金属成矿省、大型成矿系统的形成机制,而不是研究某个矿床。Zoltan的主要研究成果虽然发表在了EG以外的期刊上,但是SEG显示了他宽广的胸怀,把2015年LindgrenAward授予了这位成绩斐然的年轻人。推荐者Chris Heinrich认为Zoltan已是当今成矿系统热液地球化学方面世界一流的实验研究人员。例如,通过对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的实验研究提高了对金成矿的认识:在高温的中基性岩浆房中,出溶的类似蒸汽一样的流体在存有S和少量碱性金属元素的条件下能更高效地提取Au元素,主要以类似KAu(HS)20的多金属络合物进行迁移。这种发现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儿特别富、特别大的单一金矿床与基性碱性岩浆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消减后的大地构造环境中。

               合成气相包裹体                         推断的KAu(HS)2空间结构

Zoltan对科学忠诚,对学生负责,热爱生活,谦卑世界,从不大声喧哗,刻意引起别人的注意,总是默默地、默默地,以至于在ETH读书期间,就和另一位学生Alexandra两情相悦,情定终身,如今他们在加拿大组建了家庭,幸福地生活,没有老婆真挚地爱与无私地奉献,Zoltan自言难有今天的成就。他还喜欢滑雪、喜欢火山,哪里有火山,就向哪里追逐……

                        出野外英姿飒爽的Zoltan(来自Facebook)

年轻人在地球化学基础前沿做出突出贡献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正是基础科学的进步,才有了今天矿床勘探、地质填图和钻孔编录等方面大家公认的常识。30-50年前,Chuck Meyer、HalHelgeson、Julian Hemley等地学巨人在热液地球化学领域开创了一篇新天地,从而改变了我们对热液蚀变的认识,进而指导了对热液矿床的勘探。地幔、高温地壳条件下流体、熔融体、矿物之间的地球化学平衡关系已经初步用于实践,相信未来会有更宽广的用武之地,致力于矿床研究的年轻学子希望能够抓住这千载难逢的际遇,为经济地质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开创新天地,从而提高我们国家的矿床理论与勘探水准。

注:主要参考了EG2017年第一期及多伦多大学网站资料,未注明出处的照片均来自多伦多大学网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5490-1038628.html

上一篇:地震•断层•金矿Sibson—世界著名经济地质学家(三十八)
下一篇:玩摇滚的独行侠Jeremy—世界著名经济地质学家(三十九)
收藏 IP: 124.238.172.*| 热度|

7 邹少浩 黄永义 朱志敏 王飞 迟延崑 王乐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