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2000年开始读博,论文产量低,大部分SCI论文是2005年以后发表的。但是,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三篇比较好的综述论文,SCI引用次数分别为55、52和35次。
第一篇综述与2000年花费了我半年时间写成,与导师柯伟院士深入探讨过几次,融合了导师和徐永波等老师给科学部提出的有关我国镁合金研究的设想与建议,是国内第一篇镁合金综述论文,中文引用614次。被引论文都是我国大陆学者发表在国外的期刊论文。
第二篇综述为在德国期间写成,回国后投稿,合作者包括德国著名的医用镁合金研究学者Witte博士。论文被Nature-Materials,Materials Today,Biomaterials,Acta Biomaterials等重要期刊大量引用。自发表以来,下载量一直稳居Wiley 的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排行榜前列。
第三篇综述本来准备投往国内某中文一级学报,后来在德国期间花了20多天写成英文投往国内湘潭大学举办的国际会议,论文提出了自己在镁合金腐蚀方面的研究思想,也融合了德国GKSS腐蚀研究组在镁合金及镁合金焊接腐蚀方面的研究成果,合作导师镁合金著名专家Kainer教授亲自对文章进行修改。论文发表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年年末的增刊上,被Sciencedirect 数据库收录。被引论文大多发表在Corrosion Science上。
期刊的质量、论文水平和发表周期会影响被引频次。一般来说,英文论文往往会提前几个月发表,中文论文发表要滞后。英文论文可以被国际同行引用,而中文期刊论文只有大陆学者或国外华人引用。
论文被引次数逐年在增加,如2009年32次,2010年51次,2011年60次。预计在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的引用次数近年将会有明显增加。
基于下表数据,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1. 发表中文论文比英文论文被引年限滞后;
2. 发表英文论文比中文论文被引次数高;
3. 在国外期刊发表比在国内期刊发表被引次数高;
4. 中文论文的引用高峰期为发表后5-6年,英文为3-6年。其中英文论文在国外期刊发表的引用高峰期早于国内期刊;
5. 被引次数与研究工龄有关,研究工龄越长,被引次数越高;
6. 论文用英文比中文发表更能提高被引频次;
7. 国际合作论文,特别是与本领域牛人合作更能被国际同行认可和引用。
三篇综述论文的引用次数(更新至2012.07.5)
论文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合计 |
平均引用次数/年 |
镁合金的最新发展及应用前景. 金属学报, 40(7), 2001: 673-685 |
3 |
5 |
10 |
12 |
6 |
4 |
7 |
3 |
8 |
58 |
6.44 |
Progress and challenge for magnesium alloys as biomaterials,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10(8)2008:B3-B14. |
|
|
|
|
|
2 |
18 |
21 |
20 |
61 |
15.25 |
Review of studies on corrosion of magnesium alloys.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16, 2006: S763-S771. |
|
|
|
2 |
4 |
10 |
6 |
9 |
5 |
36 |
6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