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看到金拓老师在我昨天的博文“如果重返本科……”【1】下面的评论,其中提到“……自觉地甄别和选择职业生涯方向。因为我认为“行行出状元”是几千年来农耕社会的固定化的生产方式中总结出来的,不适合今天。”金老师的这段话很有道理,学生在其大学阶段确实应该开始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但我觉得,对于“行行出状元”这句老话的理解仍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所以一大早起来就写下这篇博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一句我们从小听过N多遍的俗话成语,这句话的原意是要让大家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做到最好。如果一个人的学问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或者本事强悍到别人无以望其项背的水平,也就算得上是自己所处行业领域的“状元”了。对这些各行各业的能人和顶尖高手,我们无疑都应该予以肯定和尊重。然而不幸的是,在人类历史上,除了那些容易拿到一块儿进行考评对比的行业(例如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的高考)之外,并非所有的行业领域都能有人给出“状元”的权威认定。于是乎,被认定的“状元”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追捧,而不被认定的其他行业的“状元”,就可能不再是众人追求的目标了。如果是这样,这些非“钦点”的“状元”的意义还有多大?
其实,在没有人“钦点状元”的情况下谈“行行出状元”,这个“状元”的荣誉的意义已经大打折扣,剩下的主要靠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经济利益的追求了。换句话说,你能学得多做得好,个人心理会得到满足,你的能力强、水平高,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以及更大的经济收益。当然,这些都还需要认可,特别是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倘若喜欢自己自夸为“状元”,难保不会被人视为“自大成狂”。
“行行出状元”,其实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行(hang)业还行(xing),如果行业都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么自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行业的“状元”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和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刚刚进入衰亡中的夕阳行业或产业的人,大概从一开始就注定没法成为状元了。因为,还没等你达到可以问鼎“状元”的水平之前,如果所处的行业就已经很不灵了,从业之人也要被迫转型改行了,哪里还有机会成为(或者称为)这一行的“状元”?!我想,这大概就是金拓老师后一段话的涵义了,也就是说,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变动,显著地改变了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很多观念。
在不能保证入哪行都能成“状元”的情况下,是否还要笃信“行行出状元”这句成语?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的。很多在某一个行业能称为“状元”的人物,如果不是纯天生就特别适合这个行业而不适合其他行业,那么他们进入其他行业,做不到“状元“,却还可能也会做到“探花榜眼”,这是由他们求学和做事的专注态度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做神马(神,或者马)都能投入全部的精力和体力去努力工作,不断地追求卓越,努力做到尽善尽美,那么他就有能力胜任很多行业的工作。对于这样的人而言,即使他(或她)的“行”(hang)已然不行(xing)了,但他(或她)这个人还行(xing),转个比较靠谱的行业,假以时日没准还会是“状元”,因为其“状元”的潜质犹在。
参考:
【1】 吕喆:如果重返本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478514&from=spac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