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大家一个特大喜讯!鄙人近一年多来着力发展的“撷英”绝学(那个专写繁体字、喜欢将科学的蒋劲松老师给命名的)近日又被发扬光大。有图为证(大家都看得到的,我就不贴了),故宫博物院在给侦破故宫国宝被盗案的办案单位赠送的锦旗上,已经使用了“撷英学”方法,盛赞办案民警“撼国家强盛”!但是,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看来很不买账,近一天以来在网络上对此批判的声音很大。
我,作为一个在最近1年多里不以写“错别字”为耻,亦不以“通假字”自居,反而专心图谋“分裂”传统汉字,并对古今中外的语词大肆进行“撷英”(谐音)改造的人,为“撷英”学能够在传统文化圈里得到的推广感到欣慰,同时也要为这些新同行的行为加以辩护。
辩护词如下:
1、这个字在这里是可以写的,而且写在这里很恰当!因为“撼”字用在这里,“手感”特别的好,显得贼有文化!撼祖国强盛,那意思就是动手去感受一下祖国的强盛。于是,对祖国强盛没有足够认识的小蟊贼果断地动手了,先是窃取了价值居高的国宝文物,感受了一下祖国之“盛”,特别是文物市场之“盛”。然后,又在58小时候被擒,让他亲身感受到了如今祖国之强,人民警察之威武。所以,这个写法是合理地!
2、亲自用手去感受,才是真正的感受,所以要“撼”。如果仅仅用心去感受,那多半是遗憾的“憾”。大家要理解,若被写他们成“憾”,岂不会让大家格外地心寒?!
3、为啥不宜在这里用“捍”?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同志们非常体察国情民情,甚至近期东南地区正遭受干旱灾荒,如果用“捍”字,难保不会加剧旱情,所以他们悍然通假,把“捍”字换成了同样带有提手、很有厚重感的“撼”字,用心良苦!
最后,给几位新同行一点建议:
1、搞文化的部门,能悍然写出“错别字”来确实挺罕见。面对网民纷纷丢来的“板砖”,要淡定,宁抽旱烟,也不要汗颜,回去以后一定要把破损的窟窿堵好,弄点儿粗钢筋铁条焊死。总之,安全防火防盗,光拿嘴喊是没有用的。
2、要有涵养,要沉得住气,不要写个错别字就赶紧说这是“通假字”。如果在古代翰林们留下的故纸堆中都找不到证据,通不过去,而只被人看成是假的咋办?!还是憨厚点儿,老老实实地玩撷英、讲道理,酣畅淋漓地整出一篇关于“撼和捍”的辨析雄文来有意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 2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