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靠大师,都不如靠大师兄 精选

已有 15361 次阅读 2010-12-18 09:40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师, 辅导, 指导, 大师兄, 点化

“猴哥”(他自称是“脚踏实地的土鳖,仰望星空的猴子”)黄秀清昨天写了篇很好的博文——“研究生培养:靠师傅,不如靠大师兄!1】,已经以33个推荐、30个评论和700多次点击位列“热门博文”榜首。该文诙谐幽默,举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例,就说明了大师兄在一个课题组、一支科研团队中的重要性,实属难得一见的好文。我昨晚写了条评论“真的,靠大师,都不如靠大师兄”,今天早上醒来想就这这个话题发挥一下,专门写篇博文。

如果论及研究生的培养问题,相信很多导师都在抱怨(甚至控诉)很多学生的素质差、积极性不足、努力不够,于是立志要招最好的极品学生(天才?)来作自己的学生;很多学生反过来抱怨导师的水平低、对自己的关注不够、指导太少等等,也会坚决要求跟着最好的导师(大师?)去学习。这样的一个“皮球”踢来踢去,这样一个话题在网路上吵上NM次,却不见问题有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标准答案”,在现实中更没法得到实质性解决。

总的来说,学生们对“大师”还是非常敬仰的,如果把“大师”的话和导师的话放在一起,他们多半会选择“大师”说的话。不过遗憾的是,“大师”能说给不相关的研究生的话太少,也太不具体,例如他不会告诉一个研究生今天做哪个实验、这个仪器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什么,也不能解决这几行程序为什么老出错之类的琐碎问题,大师能给只会给出的,往往是一些大的、甚至显得有些空洞的理念,或者大手一挥就指一个若隐若现的大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师就如高僧,其功效主要在于“点化”,也就是大方针、大方向的指导,却不在于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大师以简短的话语给出的指点或点化,接受者要具有很好的理解领会能力,才能发挥作用。

相比之下,那些远不是的导师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是绝对得不到大师的“待遇”的,有些学生会对远在天边的大师的话语坚信不疑,而对近在眼前的导师之言嗤之以鼻,全然不当回事儿。这样的学生如果工作做不好,通常也喜欢把责任推给导师,认为导师指导不够甚至错误。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一句,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是靠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建立的,导师要做得像个导师,尽心尽力地去指导,学生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份,虚心学习。

不过好在现在很多课题组都不是一个导师带着一个学生组成的,往往都有若干个不同年龄、年级和能力状态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总会有一个年级比较长、入门比较早、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成为学生头儿,即黄秀清老师博文中所说的“大师兄”。一个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如果能成为一个组的“大师兄”,就意味着他(或她——“大师姐”)能够帮导师指导师妹们一些具体研究工作,包括教他们一些入门知识和技能,参与日常的讨论并给出一些好的建议,也会帮导师做一些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督率师弟师妹们做好各项工作。在此,我先闲话几句武侠小说中的“大师兄”们,“大师兄”并不见得一定是课题组中年龄最大的,而可能是入门最早的,例如《笑傲江湖》中华山派岳不群门下的令狐冲,年龄远小于劳德诺,却是本门的大师兄;再如《射雕英雄传》中全真派的马钰,也是“全真七子”之首,这样的大师兄因为入门早,师徒之间的信任度最高、本门的功夫也最强,也最有责任心并善于协调同门弟子的关系与处理和其他门派和解决问题。而在有的门派,“大师兄”或“大师姐”可能不分年龄长幼,只论本事高低,例如《天龙八部》中的“星宿派”的摘星子和阿紫之争,本事高强的才能镇得住同门的弟子,这样的门派的特点是崇拜强者而且竞争激烈(竞争可能不择手段)。

新入门的弟子(研究生),肯定还对本门(课题组)的一些入门功夫(基础知识、研究领域的概括、实验仪器或程序的使用等)还不甚了了,在此阶段只能是虚心地当好“学徒工”。这时候需要一个“师傅”带他去入门,这个人可以是其导师(如果导师有足够的时间),通常是熟悉这部分工作的师兄或师姐。在基本入门以后,每天在实验室工作中经常有一些问题要讨论,随时都有很多具体问题要解决,这时指望可能正在教室里上课或者正在外面出差开会的导师时不现实的,指望高高在上的大师更不靠谱,只能指望同样在实验室摸爬滚打的同门师兄弟,对于那些比较棘手的问题,需要最有经验的人来帮助解决,这个人就是“大师兄”(也可以是“大师姐”)。由此看来,大师兄至少必须满足个条件:有能力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技术性的还是事务性的)有责任心去帮助师弟师妹解决问题;有较强得示范作用。如果欠缺其一,可能都做不好“大师兄”。此外,大师兄还应该有高于普通研究生的眼光、全局观念和创新意识,也能适时地给师弟师妹一些方向性的引导,这样才能为提升本门的水平做出贡献。

之所以说“靠大师,都不如靠大师兄”,不是说大师的指点(大方向层面)不重要,而是因为大师离我们太远,而大师兄就在身旁,和同门师兄弟一样是在同一个实验室中成长起来的,对具体研究的情况更熟悉,给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切合实际。通常情况下,有大师兄在旁,师弟师妹们做研究工作信心更足、心里更有底;由于师兄弟之间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和答疑解惑,所以从大师兄那里学到的知识未必很深邃,技能也不见得超级高,但在当下得研究中是最实用的,也最容易产生效能,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只有扎扎实实地从一点一滴学起做起,不断提高和进步,将来才能不负大师的指点选准大方向取得大成就。

*****************************************************

参考

【1】 黄秀清:研究生培养:靠师傅,不如靠大师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4401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94732.html

上一篇:谈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
下一篇:“大师兄”是如何炼成的?
收藏 IP: .*| 热度|

49 李侠 刘俊明 刘洋 刘全慧 陆绮 诸葛淑媛 余世锋 葛肖虹 陈儒军 刘进平 陈绥阳 赵明 王德华 罗帆 陈国文 毛培宏 唐小卿 夏广庆 李鑫 吉宗祥 孙庆丰 佟冬 刘圣林 金小伟 牛丕业 苗元华 柳东阳 魏传贤 蔡锡填 李学宽 张旭 许培扬 徐耀阳 田松 丛远新 王永林 王孝养 张文卓 郑永军 吕秀齐 黄锦芳 罗汉江 曾新林 刘庆丰 郭鹏 刘征 刘欢 lrklx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