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读人生,也可以把博士给毁了 精选

已有 18106 次阅读 2010-4-18 06:51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人生, 幸福, 生存

      昨天盖鑫磊兄的博文说“读博士,把人生都毁了?”提到了水木头条的帖子“很为那些出国读博士的同学惋惜,毁了”,并在其下给出了5点评论,最后说“人生的路,既然只有一次,那就没有错与对,你走过的路就是对的,相信自己,就这么简单。我很赞同盖兄的观点,也想借着这个话题也来说说我的看法。

      人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的时候,依据的可以是前人的人生经验,也可以是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甚至可能眼下最紧迫的问题。这种选择其实是在“读人生”,这种“读人生”,还真有可能把博士的好苗子给毁掉。

      什么人是博士的好苗子?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我来回答,从本网很多老师的博文中已有答案,我不一一赘述和评论。在我看来,笼统地说应该是对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科研业务能力,并且有志攀登科学高峰的年轻学生。如果让这样的年轻人自己做出选择,他们会毫不犹疑地决定报考博士生,然后努力学习和发奋工作,在其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业,做出很好的学术研究成果,最终顺利取得博士学位。

      之所以我在这里要唱衰,说“读人生”会毁掉“博士”,是因为很多博士的好苗子,会因为对人生的某种解读改变了志向,或者因为读博士的清苦和对未来前途(钱途)的失望而使工作状态受到严重的影响,变得很功利(这其实是科学研究的大忌)。读博士和作为一名拥有博士头衔的普通学者,过的基本是“坐冷板凳+啃凉窝头儿”的苦日子。博士生的收入不高,普通学者的日子最多也就是个“小康”,他们在经济上只能去羡慕别人而几乎无法让别人羡慕,科研工作在常人眼中大多也都是些枯燥、乏味而又格外艰辛的,付出的努力巨大,但可“量化”又有“显示度”的回报似乎有限。因此,如果想活得好、活得轻松,过常人眼中的“幸福生活”,读博士和作为一名戴着博士头衔的普通学者的人生可能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要去读博士的青年才俊们如果接受这样的幸福观和价值观,很可能会打退堂鼓,于是一个博士的好苗子可能就此毁掉。

      其实还有一些“毁掉”来得更迅速、更直接,那就是眼下的“困难”。决定报考博士的很多年轻人的年龄在25~35之间,如果报考一个在其他城市的单位的博士生,可能面临和自己的对象(恋人和配偶)异地生活数年,有的甚至需要抛家舍业,放下妻儿父母不能照料,放下现在单位的工作和职位,这些无疑都是些眼下的现实困难。可以说,放下这些不容易,克服这些“困难”真的很难,所以在决定报考博士的时候,如果不是顾及拿到博士学位后可能带来的现实利益,很多人可能都会选择放弃。

      要想不被毁掉而坚守下来,其理由可能只剩下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了。如果希望让这些博士的好苗子真能扎下根来、茁壮成长,进而让社会有很多合格的博士,博士个人甚至群体、博士的导师们和家属们乃至于整个社会都需要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帮助博士们把这种美好的憧憬变成现实。在这方面,稳定的生存状态是最起码的条件,对未来的承诺必须真正可以兑现,此外还需要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敬请各位读者关注以下相关的新博文***********

柳东阳:博士是如何被毁的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772

张晓昱:女博士的人生,情何以堪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882

~~~~~~~~~~~~~~~~~~~~~~~~~~~~~~~~~~~~~~~~~~~~~~~~~~~~~~

参考:

1、盖鑫磊:读博士,把人生都毁了?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88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13237.html

上一篇:“欣赏内涵”还是“崇拜外表”?
下一篇:不妨让学生荒唐、生猛些
收藏 IP: .*| 热度|

44 武夷山 李世春 张志东 王晓明 王进 黎在珣 刘全慧 孟津 刘建彬 毛飞跃 诸葛淑媛 陈绥阳 王号 曹聪 陈中红 吴飞鹏 王修慧 陈国文 刘晓东 盖鑫磊 吕乃基 王启云 柳东阳 吴军 张天翼 孔晓飞 李学宽 鲍海飞 刘晓瑭 徐耀阳 丛远新 熊航 刘广明 张肖飞 张欣 焦宏远 王岩 yuxing628 pkuzeal zhouchunshan xuzhen20540 leiyunting threedoctor WeiBin628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