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科普,感慨,???] 哈比希特 Habicht、索洛文 Solovine

已有 1102 次阅读 2024-6-15 22:49 |个人分类:科学 - 艺术 - 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普,感慨,???] 哈比希特 Habicht、索洛文 Solovine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ETH

林匹亚科学院,奥林比亚科学院: Akademie Olympia, Olympia Academy

伯尔尼: Bern

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03-14 ~ 1955-04-18) 76

哈比希特: Conrad Habicht  (1876-12-28 ~ 1958-10-23) 82

索洛文: Maurice Solovine  (1875-05-21 ~ 1958-02-13) 83

贝索: Michele Angelo Besso  (1873-05-25 ~ 1955-03-15) 82

              

     

1920px-Einstein-with-habicht-and-solovine.jpg

图1  左起:哈比希特、索洛文、爱因斯坦

Akademie Olympia - Conrad Habicht, Maurice Solovine, und Albert Einstein (1903)

https://www.madrimasd.org/blogs/matematicas/files/2020/07/1920px-Einstein-with-habicht-and-solovine.jpg

https://de.wikipedia.org/wiki/Akademie_Olympi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代陈澹然《寤言》·卷二 《迁都建藩议》

                        

             

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17-03/18/nw.D110000wzb_20170318_1-08.htm

   1900年,年轻的爱因斯坦从苏黎世联邦工学院(ETH Zurich)业即失业,他一度沦落到以做家教的形式来艰难谋生的境地。1902年,瑞士伯尔尼的报纸上,以这样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方式,第一次出现了爱因斯坦的名字,像极了历史开的一个玩笑:

   提供数学物理详尽家教

   对象:大中学生

   老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ETH科技专业师范硕士

   正义巷32号,二楼。

   每小时三法郎,试听免费。

   在这之前,爱因斯坦已经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但他还是个默默无名之辈。注意到这条广告的,只有两个大学生——学哲学的索洛文和学数学的哈比希特,由于志趣相投,三人聊十分投机,而使授课变成了长时间的探讨和共同学习,三个人开玩笑地将这个小团体称为“奥林匹亚科学院”(Olympia Academy of Sciences),爱因斯坦被任命为“院长”;而看似巧合的是,奠定他一生成就的黄金岁月就此展开。

                       

   索洛文哈比希特

   他们只是两名参加物理补习的普通大学生

   索洛文是伯尔尼大学哲学系的一名学生,酷爱艺术;

   哈比希特则是一名对数学感兴趣的小提琴家,当时是伯尔尼大学数学系的学生。

            

   是的,一位学哲学的艺术爱好者和一个学音乐的数学爱好者来到私人教师爱因斯坦家中补习数学和物理,这对于习惯了为中考和高考而补习的中国人而言实在过于离奇。后来,索洛文离开伯尔尼,到法国里昂大学学习,成为一名数学家;哈比希特则去了瑞士东部的希尔斯担任数学物理教师。

            

   可以说,在世纪伟人爱因斯坦强大的光环下,同是“奥林匹亚科学院”成员的另两位“院士”——索洛文哈比希特几乎都黯然失色了。但正是因为他们是普通大学生的身份,这个故事才有了更多更深的内涵。如果没有他们广博的兴趣、深厚的学养以及对真理孜孜以求的态度,爱因斯坦这位差点被埋没了的天才的潜能可能无法被充分激发,他们正构成了我所谓的产生大师的土壤

   放眼如今的中国,各种大学近千所,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以百万计,他们中的不少人也同样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或许数百年才能出现一个,但我们要追问的是:能从如今的中国大学生中找到像索洛文哈比希特这样的年轻人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所谓文化软实力,或者更全面的说,所谓国家实力,不是对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旷世奇才的苦苦等待、期盼和望眼欲穿,而是致力于培育更多的像索洛文哈比希特这样优秀的年轻人的漫长历程。

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17-03/18/nw.D110000wzb_20170318_1-08.htm

        

参考资料:

[1] 吴靖. 国民阅读与文化软实力[N]. 文摘报, 2017-03-18 08版:特别推荐

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17-03/18/nw.D110000wzb_20170318_1-08.htm

[2] 爱因斯坦的世纪:1905~2005,2005-04-18,中国科学院

https://www.cas.cn/zt/jzt/kpzt/sjwlnzzg/kxsh/200504/t20050418_2665811.shtml

[3] 爱因斯坦与奥林匹亚科学院,2022-04-07,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s://www.cdstm.cn/theme/kkxw/dyd/kxgs/201910/t20191002_926841.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6283173277906926

[4] 上海科普网,2019-04-20,你不知道的爱因斯坦:超级民科和FBI监控对象

https://www.shkp.org.cn/articles/2019/04/wx222345.html

[5] Olympia Academy, Physics Encyclopedia

https://www.hellenicaworld.com/Science/Physics/en/OlympiaAcademy.html

[6] Albert Einstein: Image and Impact, 2003,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https://history.aip.org/exhibits/einstein/index_text.htm

https://history.aip.org/exhibits/einstein/

https://history.aip.org/exhibits/einstein/einstein.pdf

                               

相关链接:

[1] 2024-06-13,[小资料,科普] ETH Zurich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图书馆关于爱因斯坦的链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38103.html

[2] 2024-06-07,[求证,搜集] Albert Einstein Quotes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名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37293.html

[3] 2024-01-31,奥林匹亚科学院 Akademie Olympia (关联广义相对论 general relativit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20110.html

[4] 2020-06-19,中国需要自己的“奥林匹亚科学院”和“布尔巴基学派”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8531.html

[5] 2024-01-30,[解释,解惑] 我为什么以“最主流”自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9968.html

                                                            

[6] 2023-07-26,[讨论] 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10):“磁力线 magnetic force line”本身带有记号(ID)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6755.html

[7] 2023-07-29,[重复就是力量] 判定实验:电磁波的刚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7135.html

[8] 2023-07-23,[讨论] 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7):电磁波的刚性(关联“光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6376.html

[9] 2022-05-16,[讨论] 电磁波会传递机械力或电磁力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38778.html

[10] 2023-07-14,“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经典电磁学实验当代再检验的起因、意义要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5251.html

[11] 2024-01-26,[打听] “单光子”遇上“半反半透镜”:观察到什么现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9489.html

[12] 2023-10-26,[最主流,实体的物理实验波形] “费曼电容器充电”的电压波形观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736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38345.html

上一篇:[转载] 吴中祥:时间旅行,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下一篇:[请教,讨论] 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15):光压与“电磁波的刚性”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28 孙南屏 池德龙 王从彦 鲍博 刘进平 杨卫东 钟炳 杨学祥 杜占池 宁利中 孙颉 许培扬 高宏 尤明庆 崔锦华 钱大鹏 王涛 刘跃 马丽丹 何青 蒋力 朱林 李毅伟 郑永军 李学宽 贾玉玺 张忆文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0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