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对于原创,随机资助也许真比“同行评议”要好

已有 3579 次阅读 2021-2-6 14:1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对于原创,随机资助也许真比“同行评议”要好

        
   荷兰、德国、瑞士等国对某些类型的基金实行“随机筛选”,不再经过“同行评议”。
   实际上,对于“0到1”的原创,不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同行评议”更合理。
   能通过“同行评议”的研究思路或结果,往往已经不是“0 到 1”了,而是“0.5 到 1.5”甚至已经是“1 到 2”了。
   大型工程项目的立项,则应该经过最严格的同行评议。
           

正如陈运泰院士所言:

   优秀的成果还要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有些不符合主流观念、不符合一般认识的成果可能在最初并不受人待见,在若干年之后才被证明是正确的。从科学发展历史看,优秀的成果发表在一般刊物上也很常见,例如有关“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在提出之初因为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思想,很难在大刊上获准发表,只能发表在一般刊物上,而如今与板块构造理论相悖的论文也不容易在大刊上发表了。此一时彼一时,这也符合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

  (1)主要板块:
https://ss1.baidu.com/9v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pic/item/71cf3bc79f3df8dca8dff8e7ca11728b461028e1.jpg

(2)主要板块:
https://scioly.org/wiki/images/9/92/Platetectonics.gif

   正如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80年所说:“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History warns us that it is the customary fate of new truths to begin as heresies and to end as superstitions.”   'The Coming of Age of the Origin of Species' (1880). In Collected Essays, Vol. 2: Darwiniana (1893), 229.
https://todayinsci.com/QuotationsCategories/H_Cat/Heresy-Quotations.htm

    

   感慨:
   福泽谕吉抄袭褚少孙的“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郭正堂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在人才项目评审中除了强调代表作评价制度外,还使用4条标准:(1) 方法学创新:是否创立了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可被用来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 (2) 关键科学证据:是否为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关键的、可靠的证据? (3) 理论认知/社会需求:是否对所在学科的认知体系或对解决重要社会需求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有实质贡献? (4) 学科发展:研究工作是否可导致领域研究方向、范畴、视野/视角的变革或领域认知体系的整体进步,从而促进学科发展? 学者在介绍发表论文情况的同时,更要说明成果在这4条中能占到哪条或哪几条,供评审专家来推敲。目前看来,一项成果,只要能占4条中的1条,就算是成功的。

          
参考资料:

[1] 《中国科学报》 (2017-04-18 第3版 国际),荷兰试点经费分配新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758.shtm
   Scheffer和Bollen表示,目前经费竞争日益激烈,对青年学者尤为如此,而现有的同行评议体系十分无效且不公平,因为一些科学家得到大量经费,而一些人什么也没有。
[2] Enago英论阁,2020-01-08,申请科研项目如乐透中签?不如随机筛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1387-1213386.html
   国家要保障最“具有创造知识可能性”的项目得到发展机会。
   科学知识进展在21世纪达到空前的快速,目前适合的审查人越来越难求,成为同行审查制度的重大限制。
[3] 科学出版社,2020-12-18,陈运泰院士:中国科学家要有“期刊因我而出名”的精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263082.html
[4] 中国科学杂志社,2020-11-30,郭正堂院士专访:评价体系改革促进中国学术期刊发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5MzQyNA==&mid=2656807911&idx=1&sn=3965bc63eb15e52ee9d4d03256eca371&chksm=84a13538b3d6bc2e279dd9db4c66d58b4d16da98bb10a61b250e2c1a5843fbba2f792f99ceb1&token=293582131&lang=zh_CN&scene=21#wechat_redirect
[5] 科学网,2014-12-31,科学家分析同行评审有效性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12/295710.shtm
   同行评审在预测“良好的”论文方面是有效的,但可能难以识别出卓越和(或)突破性的研究。
[6] 科学网,2018-08-14,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8/416516.shtm
[7] 郭铁成,中国科学报,2014-12-12,三大创新定律告诉我们的真相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12/295069.shtm

相关链接:
[1] 2020-12-27,“同行评议”的永远难题:怎么评?谁去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64398.html
[2] 2021-02-04,[讨论] “同行评议”与“投票悖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0584.html
[3] 2020-10-01,谁是原创的敌人?谁是原创的朋友?这个问题是原创的首要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2865.html
[4] 2020-01-12,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897.html
[5] 2020-01-14,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211.html

140116zhekk0nizkj2hkbk.jpg

[6] 2020-08-01,破除论文“SCI至上”:[历史] 艾萨克·牛顿斗不过“同行评议”!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4556.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0922.html

上一篇:[笔记] 时间序列预测里的一些“专业术语”
下一篇:感谢《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PCMPS》两刊2020年度“优秀审稿专家”证书!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21 陈德旺 许培扬 郑永军 王庆浩 宁利中 檀成龙 张学文 杨学祥 尤明庆 范振英 杨卫东 李学宽 曾杰 徐耀 周忠浩 伍赛特 苏保霞 杨金波 高友鹤 代恒伟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