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证] 诺贝尔奖与“20年不拿薪水仍能继续他的研究”
Alfred Nobel: https://cdn.britannica.com/43/135743-050-835BE697/Alfred-Bernhard-Nobel-portrait-Emil-Osterman-Foundation-1915.jpg
一、为什么诺贝尔奖金额较高?
网传“按照当初诺贝尔留下来的想法,较为理想的诺贝尔奖金额,应能保证一位教授二十年不拿薪水,仍可以继续他的研究。”
真的吗?
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的权威资料,哪里有?
二、诺贝尔奖是一个私人机构吗?
网传: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意愿设立的,是一个“私人爱好”,不是“公共机构”。所以并没有必要“覆盖人类文明”。
假如这样,建议不要按照“对公共机构”的要求,去评论诺贝尔奖。
三、建议设立新的大奖!
每一个地球公民,都有义务去设立一个大奖。以期最终各种类似诺贝尔奖的大奖“覆盖人类文明”。
可惜俺没有这个能力而已,否则会设立“真傻奖”。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2019-10-11,日本迎来“诺奖热潮” 从科学到工程获奖领域广泛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1/c_1210307397.htm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107383699397810&wfr=spider&for=pc
http://news.china.com.cn/2019-10/11/content_75290207.htm
从过去情况看,获得诺奖的成果大多是研究人员25至45岁取得。在当前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20岁至39岁的年轻研究人员大多采用聘用制。研究人员追求短期成果,难以作出大胆挑战和踏实从事基础研究。而且,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数量200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2] 科学网,2018-08-14,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8/416516.shtm?id=416516
http://wap.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16106.html
[3] Alfred Nobel’s will
https://www.nobelprize.org/alfred-nobel/alfred-nobels-will/
[4] 李明阳,2020-10-08,国人何时再获诺奖:一个沉默的话题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1253567.html
这种惊人的沉默后面的潜台词就是:国内的科研环境离诺奖产出的要求相差太远。与其讨论遥不可及的未来,还不如抽出时间攒点科研绩效、发篇SCI论文。
[5] 刘立,2020-10-03,我国国际科技论文已“世界第一”:没有必要再奖励SCI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1253020.html
为了保证我国科技论文的原创性,必须适度控制论文的数量(因为过多写论文会负面影响论文质量);同时,科研评价、职称评审、Tenure-track评议等,当严格执行“5篇代表作”制度;不得对发表论文的数量(及影响因子、他引次数、ESI)进行奖励;
但对高质量、高原创性(ORIGINALITY)、高影响力(IMPACT)的论文成果,还是应该继续予以奖励滴。
科研评价只要向前进步一小步,科技发展就会向前进步一大步。
相关链接:
[1] 2016-03-16,[建议] 设立“诺贝尔荣誉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63037.html
[2] 2016-03-18,[建议] 设立“阿贝尔荣誉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63429.html
[3] 2016-03-19,[建议] 各重要世界奖项都设立“荣誉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6350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