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国家基金申请:中级职称和青年教师不宜限项!

已有 13391 次阅读 2019-12-12 12:4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国家基金, 申请, 中级职称, 不宜, 限项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国家基金申请:中级职称和青年教师项!

           

   这里“限项”的基本含义:
   在“已经获批的在研项目,将要申请的项目”里面当“申请人、或参加人员”的总次数。
   具体的“限项”数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详细的明确的规定。不同人员、不同项目等的具体“限项”不一样。

        

中级职称限项,还是取消吧!

非得限项,就限制(1+5)项吧!
除了主持一项外,还可以参加最多5项(申请)。

   
    在当前基金命中率 20%水平下,限制最多参加5项,估计将来也就命中0~2项。
    
以国家基金委公布的《2018面上项目资助情况》
http://www.nsfc.gov.cn/nsfc/cen/xmzn/2019xmzn/01/index.html

为例,面上项目只有 20% 上下的命中率。即五分之一。
所以,青年教师参加5项面上申请,也就可能只中一项。

           
   中级职称人员,以及所有青年教师(高级职称),不限项;或限制中级以下(1+5)、副高以上(2+5)项之类比较合理。

开拓青年教师的研究视野,是未来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柱之一。

                
   为迎接我国未来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救救年轻人吧!
   从科技史看,真正的高层次科技人员,基本上都是视野开阔的人,是在多个领域有知识的人。大理论家爱因斯坦有超强的动手能力!不仅牛顿是这样!!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踏踏实实地为祖国的科技振兴做点事情吧!!
  
推荐阅读:
[1] 周光召,如何发展中国的理论物理[J],《科学》杂志,2004-11,2004,56(6):3-8
http://www.phy.pku.edu.cn/library/readings/040601.xml
   可能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由偏远的一个小城市里的科学家得,我始终认为那里的科学家会更加努力、更加献身,少受环境的诱惑,而集中精力,坚持奋斗,取得成就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敢不敢在主流科学家不赞成这个说法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不断用科学方法加以验证,是能不能做出重大发现的前提。  

[2] 澎湃新闻,2019-12-10,北大教授:每年1个诺奖,日本靠的是“票子”“帽子”吗?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196918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19-12-10/doc-iihnzahi6620059.shtml
   第三,没有稳定充裕的研发经费支撑,很难有真正且持久的无人区自由探索
   日本拨付给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经费依然占全部经费的70%以上。

   可以说,没有稳定且充裕的研发经费的支撑,上个世纪后期日本不可能有那么多学者在无人区开展自由探索时取得成功。
[3] 刘庆宽,2019-10-11,又有日本人获诺奖!扒一扒这所诺奖最多的大学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255-1201481.html
   至今,本科毕业于京都大学(8人)或者非京大毕业但获奖时在京都大学工作(3人)的合计11人,是日本获奖者最多的大学,东京大学共8人[1]。

推荐阅读:
[1] 李侠,2017-10-22,这一代学人活不过上两代前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1081998.html
   推论2:这代学人的智慧在匆忙中呈现高度碎片化:只开花不结果、命运好的或者有昙花一现的超爽时刻。
   (2)这一代学人的学术命运很可能是蜻蜓点水,鸟儿已经飞过,天空中什么也没有留下。

[2] 武夷山,2019-12-12,主流论文、非同寻常论文和跨学科论文之识别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09727.html
   从1981至2001年,主流论文所占份额显著增加,跨学科论文所占份额没多大变化,非同寻常的论文所占份额则下降。
   总之,为了使科学不仅仅是学术界自我维持的活动避免公众和决策者将科学看成是学术界的自娱自乐,必须改变目前的激励方案,思考如何有效激励非同寻常的思维、跨学科研究和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相关资料:
[1] Age dynamics in scientific creativity [J]. 作者: Jones, Benjamin F.; Weinberg, Bruce 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卷: 108 期: 47 页: 18910-18914 出版年: NOV 22 2011
https://www.pnas.org/content/pnas/108/47/18910.full.pdf

PNAS 2011 当前做出诺贝尔科学奖成果的年龄已经超过40岁
https://www.pnas.org/content/suppl/2011/11/04/1102895108.DCSupplementa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772.html

上一篇:[随想] 为什么近几十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等外人难以准确预测?
下一篇:高创新科研:科学网名言荟萃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18 郑永军 蒋新正 蔡宁 许培扬 王从彦 刘良桂 栗茂腾 刘炜 张忆文 谢力 晏成和 王修慧 郑强 李剑超 褚海亮 段法兵 许亚东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