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俺发表的中医期刊论文
差不多都是上个世纪的。原计划通过拍照片、拍视频,以便拿到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后来也没这心思了。
没有必要的条件、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总之,老叫花子一无所有,所以在吃、喝、住、穿解决之前,能从事科学、艺术等等不太可能。连居里夫人都是牢骚满腹啊!要美国女性捐钱。
[1] 真傻. 等比、黄金分割与优生年龄,《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3, 12(4):7-8.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TZYY199304003.htm
http://www.cqvip.com/qk/97284X/199304/1184193.html
[2] 真傻. 《内经》中“女七”、“男八”周期的天文成因,《中医杂志》,1998, 39(3):187–18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YZ199803039.htm
http://www.zzyz.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1999&tp=gklb
[3] 真傻. 优生年龄与天人观浅说,《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9, 18(1):6-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ZYY901.003.htm
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3437907
[4] 真傻. 体表形状及某些穴位与器官的相关性,《中医杂志》,1999, 40(3):18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YZ199903035.htm
http://www.zzyz.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1999&tp=gklb
[5] 真傻. 经外穴、阿是穴与“经络、穴位”的实质,《中医杂志》,2001, 42(增刊):8.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1382187-1-1.html
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hongzhangdr_1086927430.htm
相关链接:
[1] 2018-12-15,中医: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为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51708.html
[2] 2015-07-28,中医、全息穴成像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08895.html
[3] 2011-08-17,“中医的现代实证研究”课题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476442.html
[4] “金元四大家”医学观点差异的气温变化成因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201158-1-1.html
[5] 浅论中医方法在人类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201587-1-1.html
[6] 杨正瓴. 数理科学大事的周期性[J]. 科技导报, 2014, 32(17): 87-87.
http://www.kjdb.org/CN/Y2014/V32/I17/87
相关背景:
[1] “起初,真理不是在多数人手里,而是在少数人手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66255.html
[2] 华罗庚:早发表,晚评价。努力在我,评价在人。
http://www.cas.cn/spzb1/JNHLGSS25ZN/HLG25YL/201006/t20100611_2879861.html
[3] 2018-08-20,[求证] 居里夫人发的牢骚,是否真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0202.html
[4] 武夷山,2019-06-19,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理事长濱口道成的真知灼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85848.html
在科学家们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里,有许多都是发表在不知名的杂志上。尤其是名古屋大学的诺奖获得者们的论文,没有一篇是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也就是说,他们获得诺奖的论文原本是不受关注的论文。许多人在阅读他们的论文时感到天马行空,所以难以刊登在权威学术杂志上。
[5] 李江,2017-06-17,学术评价中,勿被定量指标蒙蔽双眼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61303.html
如上图所示,在发表之后的前3年,高创新性论文成为前1%的高被引论文的可能性低于低创新性论文,3年之后实现赶超,发表15年后,比低创新性论文高将近60%。同时,高创新性论文也倾向于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上。目前依赖短期评价指标的评价系统将大大低估这些具有更高的、更长期的影响力的研究。
[5-2] Blinkered by bibliometrics,作者: Stephan, Paula; Veugelers, Reinhilde; Wang, Jian,NATURE 卷: 544 期: 7651 页: 411-+ 出版年: APR 27 2017
https://www.nature.com/polopoly_fs/1.21877!/menu/main/topColumns/topLeftColumn/pdf/544411a.pdf
[6] 文双春,2019-06-22,莫谈“影响因子”,一谈恐遭鄙视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86278.html
[7] 黄晓磊,2012-12-12,基金资助不鼓励创新 & 如何改进资助模式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883-642050.html
[8] 李江,2018-5-28 ,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16106.html
基于短期时间窗口的科学评价指标不但没有鼓励创新、促进科学原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科学创新。追求短期效益的评价方式有可能蒙蔽科学政策的双眼,最终削弱科技发展的潜力。
[9] 李江,2019-04-23,同行评议——保障公平过程中的不公平?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75025.html
[9-2] Andrew Tomkins, Min Zhang, and William D. Heavlin. Reviewer bias in single- versus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J]. PNAS, 2017, 114(48): 12708-12713.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4/48/12708#sec-1
[10] 华春雷,2019-02-14,《自然》发文揭开"大科学"背后的沉重真相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10327-1162214.html
但是令人深思的事实是, 那些科学领域中的不知名的独立学者或小团队, 却在科学和技术的最前沿的天际线上在拓荒和耕作. 他们在选择研究课题上, 往往更重视真正的难题和最尖端性问题, 因此, 他们才真正承担了科学前沿区的最大的风险性, 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工作, 才k维持了科学的后驱力, 维持了科学的生命力. 但是, 他们却往往得不到舆论的关注, 没有记者的注意, 无法被聚光灯照射, 在资金上也往往更困难. 这就是该论文所揭示的当今科学界原始森林中的沉重的生态真相.
[10-2] Large teams develop and small teams disru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作者: Wu, Lingfei; Wang, Dashun; Evans, James A.
NATURE 卷: 566 期: 7744 页: 378-+ 出版年: FEB 21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41-9
[11] 文双春,2018-07-31,看这点就可判断一所大学能否“一流”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26801.html
一流科学家的共同体会是,一流研究需要时间(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而且需要的是大块连续时间(large continuous blocks of time)。科研不像搬砖,搬一块少一块,所以搬一阵歇一阵没关系。科研首先要有新想法,而好不容易冒出来的新想法,从申请项目,到开展研究,直至撰写论文,都需要大把时间。新想法往往娇贵而脆弱,每次打断都像一阵吹翻一屋子卡片的风。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中断片刻后重新专注于一项任务需要约23分钟。如果中断时间更长,一个想法可能就随风而去了。打个比方说,科研就像烧开水,你必须一鼓作气烧到100度让它开,否则,你即使烧到99度又停一下,它马上又退回到原来的温度了,前功尽弃。
[11-2] 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 give us back our summers
[12] 刘进平,2019-01-10,世界级科研需要连续的大段时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56329.html
[13] 2019-06-18,[随想] Friedrich Miescher,同行评议,科技政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572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