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xkgq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xkgq

博文

发表超过1450篇论文的怪才--“论文合作之王” 精选

已有 19998 次阅读 2014-2-1 14:55 |个人分类:人物记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论文合作, Erdos

  基础数学的原创论文大多是独立完成的,有时2至3位数学家合作也不足为奇,这里有一位奇特的怪才。Erdos(1913-1996)是当代数学家之一,他一生中同500多位合作者发表超过1450篇数学论文(文章列表见附件),涉及数学的许多领域。他发paper效率特别高,而且他一直保持每天工作19个小时以上。所有财产就一个箱子,四处流浪,每到一处就与人合作发一堆paper,有一个笑话,说:“Erdos在坐火车的时候和检票员合作发了两篇paper。” Erdos特别open,遇到个人就要逮住讨论数学问题,他本人也特别欢迎别人和他讨论。他有一次到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的时候,去和他讨论的人挤了一屋子,他和每个人同时讨论不同的问题,就象国际象棋高手同时和多人对弈一样。

 Erdos1984年获得沃尔夫奖,和他一同分享数学沃尔夫奖的是杰出数学家陈省身。Erdos的得奖原因里写的是:因为他激发了全世界的数学家的创造力。这是指他一贯与人合作的习惯,而且和射雕里的周伯通一样,属于数学成痴的人。全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与他有过交流合作的人不计其数,据说因为他的启发而发的paper不下上万篇。数学界有一个说法叫做Erdos数,就是说Erdos本人计做0,与Erdos合作过的人,Erdos数计做1。与Erdos数为1的人合作过的人,Erdos数计做2,以此类推,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类的就是∞。谨举几例:物理学家费米的Erdos数是3,海森堡是4,爱因斯坦是2,比尔.盖茨的Erdos数是4。

名家语录

Erdos在任何时刻都集中精神思考。--S.M.Ulam

(Erdos)具有神秘的技能,可以运用最深奥、抽象的数学工具来预测原子弹的反应。--Ulam

数学家能在没有粉笔、纸或笔的情况下工作,他可能在走路、吃饭甚至谈天时继续思考。--Ulam

对于Erdos来说,被剥夺了旅行的权利就像是被剥夺了呼吸的权利一样。--M.Henriksen

他是一个流浪的学者(wandering scholar)。他时常横跨五大洲。他效忠的是科学的女王而不是任何特别地方或研究所。--RadoErdos

没有人知道Erdos身在何处,甚至不可能知道他在哪个国家。我们唯一能肯定的是,他无处不在。他是最接近于遍历态的人。--R. E. Bellman

Erdos有一种激励人的本领,他能把人们带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他的数学世界是我们都能够进入的。--Joel Spencer

Erdos的证明总是很漂亮,使用的技巧常常比别人的更好、更高超。--M.Golomb

Straus说:"Einstein曾对我说过……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首要任务是解决核心问题,而不为其他问题所动--无论那些问题多难, 多么具有诱惑力。Erdos完全违背了Einstein的这一番话,但他却取得了成功。他几乎痴迷于他所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并成功解决了其中的大部分。"

个人语录

数学从纯理论角度看是有序而美好的,这种秩序超越了物质世界。--Erdos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是唯一无限的人类活动。可以想象,人类终将有一天获得物理学或者生物学的全部知识,但人类永远无法穷尽所有的数学知识,因为数学领域是无限广大的。数字本身是无穷多的。这就是数学成为我唯一兴趣的原因。--Erdos

有位法国社会主义者说私有财产是窃取之物,而我认为私有财产就是累赘。--Erdos

一个数学家就是一台把咖啡转化为数学定理的机器。--P. Erdos

一个数学家必须是在每个星期都有一些新的研究工作才成为数学家。--Erdos

Erdos见到他的同行时,总喜欢问:"你昨天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数学家都能像他那样每年发表50多篇论文!

我只要拿张纸,坐下,就能思考。--Erdos

故事(仅举2例)

在很多张Erdos的照片上,他都是低着头的。这种姿势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在打盹,但Erdos声称他是在思考问题。1939年,Erdos曾听过M.KacPrinceton研究所做的一个报告。事后Kac这样回忆道:"在我报告的大部分时间内,他都快要睡着了。报告的内容跟他的兴趣毫不沾边。在将近结尾时我大致说了一下我在素因子方面遇到的困难。一提起数论,Erdos马上就精神起来,让我再解释一下到底困难在哪。不到几分钟,报告还没有结束,Erdos就打断我的讲话并宣布问题解决了!"

数学家Halmos提到过Erdos在普林斯顿的另一个故事。有个叫做Hurewicz的数学家提过这个问题: Hilbert 空间中有理点集合的维数是多少。Erdos听说了,觉得很好奇,就问什么是Hilbert空间,维数是什么意思。有人告诉了他,于是他很快就得到了答案。这是Erdos对一个他几乎一无所知的领域的贡献。

LIST OF PUBLICATIONS.pdf(点击下载)

Facts about Erdös Numbers and the Collaboration Graph

http://www.oakland.edu/enp/trivia/

The Erdös Number Project Data Files

http://www.oakland.edu/enp/thedata/

Computing Your Erdös Number

http://www.oakland.edu/enp/compute/

Some Famous People with Finite Erdös Numbers

http://www.oakland.edu/enp/erdpaths/ 

     Erdös number  0  ---      1 person
     Erdös number  1  ---    504 people
     Erdös number  2  ---   6593 people
     Erdös number  3  ---  33605 people
     Erdös number  4  ---  83642 people
     Erdös number  5  ---  87760 people
     Erdös number  6  ---  40014 people
     Erdös number  7  ---  11591 people
     Erdös number  8  ---   3146 people
     Erdös number  9  ---    819 people
     Erdös number 10  ---    244 people
     Erdös number 11  ---     68 people
     Erdös number 12  ---     23 people
     Erdös number 13  ---      5 people

Thus the median Erdös number is 5; the mean is 4.65,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s 1.21.一个惊人的结果就是全世界许多科学家,不管他们所从事的方向与Erdos有多远,他们的Erdos数都小得惊人。

      The 1983/4 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 for his numerous contributions to number theory, combinatorics, probability, set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for personally stimulating mathematicians the world over.

               在审阅数学神童陶哲轩写的论文

   英国数学家理查德•盖伊(Richard Guy)所言:“埃尔德什在数学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认为他更大的贡献在于他造就了大量的数学天才。”据不完全统计,由埃尔德什发掘和培养的数学天才就超过百位。“埃尔德什在人才发掘和培养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是数学天才的最佳伯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418-763868.html

上一篇: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超过200篇论文的科学家!
下一篇:基础科学里的“女王”---沉默的天才
收藏 IP: 60.10.69.*| 热度|

43 陈儒军 柳林涛 郭军伟 喻海良 王善勇 杨占海 胡宝群 王涛 陈毓遒 孙学军 孔梅 王金良 肖振亚 姚国灿 李毅伟 任胜利 唐凌峰 贺鹏 强涛 刘克 李学宽 段庆伟 吴明火 刘庆宽 陈钢 郑玉峰 彭建奎 张明武 高建国 张文增 王春艳 徐晓 shengjianguo wangqinling baichuanduhai neilchau hillyuan rosejump zhouguanghui happycharm louiexp Majorite ilovelife36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