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图说照相术和照相机(一) 精选

已有 11680 次阅读 2013-1-5 23:41 |个人分类:理解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照相机, 照相术

早在中国墨子的和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年代,人们就已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奥秘,直至今日,小孔成像这一原理仍然适用于照相术。但在照相术产生之初,重要的问题是将影像如何保留下来。所以小孔成像的方法仍然没有被发现,更不用说如何利用这个原理了。这是因为当时的照相术有许多其他问题需要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影像保存下来。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 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17651833),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但他却是未被大众关注的摄影术发明者,虽然他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照相术的发明人尼埃普斯

1825年,尼埃普斯委托法国光学仪器商人塞福尔(Charles Chevalier)为他的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制作光学镜片。同年,他用感光的方式复制了一个17世纪的荷兰版画——牵马人,这是最早的可保存感光影像。2002年,这张照片在巴黎苏富比(Sotheby)拍卖会上以330,000欧元的价格被法国国家图书馆获得。《牵马人》属于室内拍摄的“可保存感光影像”。


世界上第一张“可保存感光影像”

接下来尼埃普斯又于1826年(有说1827年)将其发明的感光材料放进暗盒,拍摄和记录下历史上第一张摄影作品。尼埃普斯在自家二楼的窗户拍摄了一张照片,相机架在阁楼上的窗户拍摄,这张照片在涂了沥青的锡版上持续了曝光了8小时。这幅作品被很多文献认作人类最早的照片。在拍摄照片的试验成功后,尼埃普斯与达盖尔等人成立了小组继续探索摄影术,无奈尼埃普斯于1833年逝世,接下来的任务就落在了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的身上。

尼埃普斯1826年的作品,人类第一张可保存的照片

达盖尔,实用摄影术(达盖尔银版法)的发明人

1827年他遇见了尼埃普斯,他也一直在努力发明照相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获得了成功。两年后他们成为合作人。从1829年开始起,达盖尔和尼埃普斯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和完善尼埃普斯发明的阳光照相法。经过长达10年的不懈努力,1837年达盖尔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术),终于取得了成功! 达盖尔照相法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摄影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让一块表面上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蒸以水银蒸气,并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后来,达盖尔根据此方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他的照相机与今天我们使用的照相机基本类似,由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和暗箱等部分组成。镜头是照相机的重要部分,景物就是通过它来结成影像。它由不同性质不同形状的透镜组成,达盖尔照相机只有一种焦距即f=75mm;光圈是装在照相机镜头里用来调节通光量强弱的一种设备,当时的照相机设有41116三种光圈;快门是用来调节光线进入镜头多少的装置;取景器决定所摄照片的范围;暗箱是一个不透光的匣子,用来放置胶片。达盖尔巧夺天工的设计一直沿用到今天。1839年,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就这样诞生了。曝光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了20分钟。



达盖尔相机原理图

可以使用但不实用的达盖尔相机

达盖尔相机

1850年的达盖尔相机,已经开始使用皮腔了

有了成熟的技术之后,达盖尔决定将它公诸于世。1839年,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获得专利权,然而法国政府为达盖尔和尼埃普斯之子提供终生恩给金作为酬谢。


达盖尔相机的肖像作品

达盖尔拍摄的街景,已经比尼埃普斯的漂亮多了

然而毕竟曝光时间还是很长,人们还是要保持一种pose很长时间。想想看,一个人举着胳膊长达二十分钟的样子吧。要相片吗?那就必须这样。

那个时代,曝光时间很长,被拍照并不是什么舒服的事

为了解决摆pose的难题,也还是想出了不少妙招,如各种架子就是辅助摆pose的工具了。

早期有很多辅助人保持姿势的道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649974.html

上一篇:准备为自己发个奖
下一篇: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征文通知
收藏 IP: 125.33.94.*| 热度|

32 曹聪 林涛 陈安 边一 庄世宇 陈桂华 刘伟 刘艳红 武夷山 许培扬 冷成彪 陈冬生 王春艳 任胜利 赵斌 李学宽 马磊 陆俊茜 姜虹 张玉秀 宁利中 李璐 戎可 吴飞鹏 李斌 吉宗祥 李天成 傅蕴德 zzjtcm anran123 biofans pttiany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