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牌 普天乐
庆贺神舟13号发射升空
2021年10月16日
窦宏恩
探穹苍,神舟号。
十月十六,万事究因。
金秋酒泉地,凌晨响声鸣。
火箭秒级空中行,月球同框争明星。
巡天入轨,威震寰宇,天下欢欣。
下面的内容是未严格遵守古汉语的平仄韵律而作,感觉用词更为确切一些,后面的 注(6)中对古代韵律和现代汉语中的差别谈了一点看法,也请各位老师朋友批评和指正。
词牌 普天乐
庆贺神舟13号发射升空
2021年10月16日
窦宏恩
探穹苍,神舟船。
十月十六,择日有因。
酒泉发射场,晨闻一声鸣。
火箭秒级空中行,月球同框争明星。
入轨巡天,威震宇寰,普天同庆。
注:
(1) 神舟号一句: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13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神舟号载人飞船太空探索共8次,具体情况如下:
神舟5号飞行员:杨利伟。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飞行时间: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神舟6号飞行员:费俊龙、聂海胜。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发射火箭: 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返回时间: 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飞行时间:约4天20小时(115.5小时),绕地球77圈。
神舟7号飞行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发射火箭: 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第583秒飞船与火箭分离;随后飞船正常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返回时间: 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飞行时间: 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8号飞船(简称神八)是中国第八艘“神舟”号飞船,属于为中国的空间站作对接准备的无人目标飞行器。此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神舟八号升空后在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组成一座小型的“空间实验室”。
神舟9号飞行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发射时间: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558毫秒。发射火箭: 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返回时间: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飞行时间: 12天15小时23分。
神舟10号飞行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发射时间: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返回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飞行速度:约每秒7.9公里,每小时飞行2.8万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飞行时间: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
神舟11号飞行员:景海鹏、陈冬。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 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 遥十一火箭。返回时间:2016年11月18日。飞行速度:约每秒7.9公里。飞行时间:33天。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两大核心任务。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于19日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3天。
神舟12号飞行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发射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返回时间:2021年9月16日13时30分。飞行速度:飞船绕地球旋转必须保持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飞行时间:90天。神舟12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2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13号飞行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发射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 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预计返回时间:2022年4月16日13时30分。飞行速度:而飞船绕地球旋转必须保持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40192千米,神州十三号飞船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大约为1.4小时。也就是说也就是飞船上一天时间相当于地球上1.4小时左右时间。飞行时间:半年。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三号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同: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四是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而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据航天工程办公室的透露,中国空间将在太空执行长达10年-15年的任务,运行寿命将按照运行状态而定。随着神舟12号的顺利完成,神舟13号、天舟3号都将陆续完成发射任务。2022年陆续发射2个实验舱、2个神舟飞船、2个货运飞船,2艘货运飞船的发射以及2艘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6次发射任务的成功执行将共同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任务,建造完毕后进入运营阶段。
(2) 十月十六句:1913年10月16日(108年前),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1964年10月16日(57年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03年10月16日(18年前),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驾驶神舟5号非常安全返航。
(3) 火箭秒级空中行句:火箭在点火后燃烧几百吨高能燃料,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烈焰,产生高温高速气体,几秒钟使得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或者亿吨水化为蒸发。这时,燃烧高能燃料的推力使火箭起飞,一同与航天器拔地而起,破空而去。逐步分离逃逸塔、助推器等,速度越来越大才能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太空,因为地球的逃逸速度要达到13.7公里/秒,所以只要超过这个速度都可以离开地球进入太空。且在神舟13号升空过程中出现了与月球同框的画面,也是难得一遇的奇景。
(4) 巡天入轨一句: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13号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按任务实施计划,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
(5) 威震寰宇一句:我国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的研发技术都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发成功的,欧美的空间站已经久而不修,站内发霉,设备损坏,已经到了退役的时间。可列强一边不停的喊着制裁,而另一边又喊着要与我们合作,坏事要做绝,好事要占尽。我国载人航天震撼世界,普天下有良知的华人这一天可谓普天同庆。
(6) 实际最近研究了一些关于韵律的问题,古汉语中的韵律拿到现代汉语中来看,差别还较大,就许多古诗词采用现代汉语的韵律来检查的话,许多平仄关系几乎都有问题,所以,古人定出的平仄韵律可能与现代韵律就不能完全等同了。今天写的这个词牌叫普天乐,为了尽量遵从古人的平仄韵律,我标上了声调,也与大家一起讨论。
词牌 普天乐庆贺神舟13号发射升空
2021年10月16日
窦宏恩
仄平平,平平仄,
tàn qióng cāng ,shén zhōu chuán 。
探穹苍,神舟号。
shí yuè shí liù ,wàn shù guī yīn 。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十月十六,万事究因。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jīn qiū jiǔ quán dì ,líng chén xiǎng shēng míng 。
金秋酒泉地,凌晨响声鸣。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huǒ jiàn miǎo jí kōng zhōng xíng ,yuè qiú tóng kuàng zhēng míng xīng 。
火箭秒级空中行,月球同框争明星。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xún tiān rù guǐ ,wēi zhèn huán yǔ ,tiān xià huān xīn 。
巡天入轨,威震寰宇,天下欢欣。
(图片均来此网络,特此说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