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第二次出国留下的点滴印象
热度 1 吴超 2019-2-17 22:42
第二次出国留下的点滴印象 第一次出国是在 1986 年,那时候去了北欧瑞典接近北极的律勒欧工业大学,在那里呆了一年多时间回国。第一次出国主要目的是抱着好奇开眼界和仰慕发达国家的心情而去的,但寒冷和暗无天日的北欧冬天驱散了我长留的念头。有关写实文章见链接: 科学网—那年出国 - 吴超的博文 ...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478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的一点经验分享——以安全科学上游理论研究为例
热度 3 吴超 2019-2-14 11:03
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的一点经验分享 ——以安全科学上游理论研究为例 近几年,俺课题组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及新教材明显比以前增多,有时在与同行交流或做学术报告时,个别老师或同学也偶尔会提及此类问题,希望分享一点经验。其实,这也是自己在做研究过程就已经明白了的问题, 如果清楚知道做科研 ...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5533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学术鸡汤”公式
热度 3 吴超 2019-1-30 16:18
“学术鸡汤”公式 吴超/20190130 现今的“鸡汤”营养太丰富了,啥都有。不管人生成功还是失败,是正面还是反面,都有“鸡汤”可服,以至于人们对鸡汤文章变得不感冒了。但个人觉得“鸡汤”毕竟是鸡汤,本质实实在在还是营养的,特别是对于在行动的人。 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我要说另一句话, ...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4016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以追求新开一门研究生课程为目标做科研
热度 7 吴超 2018-12-3 15:14
以追求新开一门研究生课程为目标做科研 吴超/2018-12-03 如果说对于本科教学是否需要与科研相结合还存在争议,那么研究生的教学需要有科研的支持的争议应该小一些了。个人认为,要讲好研究生课程是需要有科研做支撑的。 基于此,如何使教学与科研很好的结合?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个人认为, ...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5653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7
高校科研的五个典型误解
热度 15 吴超 2018-11-24 15:53
高校科研的五个典型误解 吴 超/2018-11-24 1. 把技术服务当科学研究 现在许多高校都设立有科研处或科研部,教师把项目经费进到学校,就被认定为是科研费和科研工作。久而久之,大家好像都觉得能进钱的项目就是在搞科研。其实,在许多工科高校,很多人做的“科研”实际就是技术服务。对于 ...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13618 次阅读|23 个评论 热度 15
学科建设能增加一栏“时间投入的经费预算”吗?
热度 2 吴超 2018-9-6 08:44
学科建设能增加一栏“时间投入的经费预算”吗? 近期, A 单位又在搞学科建设花钱计划,有熟悉老师发来材料让俺提提意见。项目分类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投入,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投入,文化传承创新投入,国际合作交流投入”五大块。乍看一下,好像还挺新颖的,但往下思考一下如何实 ...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948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不让杰青天分“夭折”对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热度 20 吴超 2018-8-4 05:14
不让杰青天分“夭折”对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这两天一年一度的国家杰青人才又公布了,我非常佩服他们和祝贺他们,同时也思考了一下另一个问题。中国经过近几十年实施正规教育和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及广泛国际交流,现在已经是人才辈出,一代胜过一代,其中杰出甚至天才级的青年人才也不少,当然这与人口基数巨大也密切相关 ...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18858 次阅读|27 个评论 热度 20
学科真的能够建设吗?
热度 18 吴超 2018-7-21 06:12
学科真的能够建设吗? 吴超/20180720 这两天刚完成一篇有关安全学科体系的约稿,不禁联想起写篇谈学科建设方面的博文。 “学科建设”一词已经是中国高校多年的流行语和口头禅。但多年来,人们很少问这样一个问题: 学科是建出来的吗?学科真的能靠建吗? 在讨论上述问题时,先科普一下“学科”两字的内涵 ...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15639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8
科研与摄影
热度 9 吴超 2018-5-23 15:16
科研与摄影 吴超/2018-05-23 很久没有写博文了,认真写一篇吧,也请网友批评补充。 谈科研,自己也许还能说上个一二,因为毕竟涉足有数十个年头了;但谈摄影,自己完全是门外汉。不过,摄影是全民都能参与的行为,我有空穴和想让头脑歇息时,也偶尔用手机拍拍照,也是近一两年刚养成的习惯,目 ...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9139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9
答辩邪说?
热度 8 吴超 2018-1-25 21:07
答辩邪说? 答辩作为学位教育的最后一道质量关口,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但现在答辩已经泛滥成灾,项目结题、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申请课题、申报职务、述职汇报、评聘岗位、年终总结、甚至学生评个奖学金、等等,都需要答辩。答辩名目繁多,答辩已经成为高校甚至全社会的流行做法。 答辩最普遍的范式是: ...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10082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