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呼唤真正的绿色革命

已有 2432 次阅读 2018-11-6 10:25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生态农业, 绿色革命, 可持续农业, 中国成功案例

 

呼唤真正的绿色革命

蒋高明 宋彦洁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开展了以水稻等作物,由高秆变矮秆,并辅助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的第一次绿色革命。这场革命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自足问题。但是,期间全球人口同步激增,环境污染加剧。今后几十年间,世界人口将从60亿增至90亿,这样,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成果,就难以继续满足庞大人口对食物和生态环境的需求。而要解决农业化肥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政府和各种农业组织应积极探索更生态的耕作方式,即人类发起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生态学的解决方案,不是将眼光直接盯在提高粮食产量上,而是将人们废弃的50%以上的光合产物(以秸秆为主),高效循环利用起来,通过植物生产(截获太阳能)、动物生产(收获肉奶等食品)、微生物生产(生产饲料和肥料)等,使单位土地面积升值,既增加了食物,又增加了肥料。有机肥增加后,将大量的中低产田改造,反过来可提高粮食产量,即实现循环农业。在英国,持续了150年以上的Rothamsted Experimental Station试验发现,施用有机肥比化肥的小麦产量平均要比传统农业高。

 

以人口最多的中国为例。尽管官方宣布其粮食已经实现了十三连增2015年就生产了6.3亿吨粮,但依然还要进口1亿吨粮,占国际上能够流通粮食是50%1995年,布朗预测2030年前后中国将从国际市场上进口50%的粮食,不幸被言中,且提前验证了布朗之问。

 

如果人口就地城镇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让30%的农业人口(3.9亿),生产出自己的优质食物,并可为剩余人口的10%提供优质食物。优质优价,将在家从事农业的人群收入,提高到比进城打工还要高。培养专职农民,专门为人类生产安全的食物,其中主粮约2亿吨粮,同时生产约1亿吨的蔬菜。留守的农村居民,优先享受有机食品供应,加上城市的高消费人口,全国人消费有机食品比例60%,超过目前发达国家20-30%左右的比例。经过合理规划,中国利用其中约4亿亩。在该主粮和主要果蔬有机生产系统中,利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每年可满足2亿吨的粮食,3.25亿吨蔬菜和1.04亿吨水果的需求,其余的耕地可生产动物的饲料或有机农业的肥料,将人与动物消耗的粮食分类生产,实现自该自足,减少进口压力。

 

在中国山东弘毅生态农场,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发展了一种产量与经济效益共赢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他们首先用有机肥取代化肥。将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养殖肉牛,再将腐熟牛粪作为肥料还田。其中秸秆饲料的加工与储备是关键,该农场自主研发了大型遮雨式分室青贮池,每年加工微储鲜秸草”1500吨。这种循环的生态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每种产品的副产物,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土壤,增加了土壤生物多样性,使得有机果园的蚯蚓数量是普通果园的将近20倍,并且提高了作物产量,使冬小麦和夏玉米在8年内产量提高了65%,同时实现了生态上和经济上的效益。

 

害虫控制,以物理+生物方法取代杀虫剂。即通过脉冲式杀虫灯、鸡、野生鸟类、天敌昆虫、人工除草控制越冬害虫。杂草控制,以人工+机械除草取代除草剂。聘请经验丰富的农民承包除草工作,在果园杂草控制方面,采取以草治草策略,种植一些高覆盖且有固氮固碳功能的本地草本植物,形成单优种群,占据杂草生态位。另外,停用地膜、人工合成激素、转基因种子,生产优质安全产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增加经济效益,平均每公顷效益是普通农田的3~5倍。

 

这种生态农业模式解决了现代农业带来的环境、人类健康等问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果按照这种模式,中国需要2亿亩耕地即可满足人类的主粮需求。

 

当然,此种模式的推广,还需要政府的努力。政府应加强对该种植模式的补贴,扩大规模;在当地建立研究、技术和教育部门,研发更多生态农耕技术和方法;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农民培训学校,通讯技术等,加强技术的传播;完善生态产品的贸易、补贴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知识产权机制,对开发新技术的农民的研究成果进行保护;同时加强对禁用非生态技术的管理等。中国成功的生态农业,或为人类可持续农业指明了方向。

 

(宋彦洁为英国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博士研究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144801.html

上一篇:920是个什么东东?
下一篇:浅议食物生产中的“双轨制”现象
收藏 IP: 144.255.132.*| 热度|

1 罗祥存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