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g19554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g195544

博文

听来的故事(二则)

已有 2667 次阅读 2017-1-10 07:31 |个人分类:故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趣味, 传说

听来的故事(二则)

以下是听来的两则故事及点滴感想。

这个故事是40多年前我在插队时,听村里一位爱聊闲话的大叔讲的故事,至今依然记得故事的梗概。

旧时,某村儿有两户邻居,一家是财主,另一家是私塾先生。财主家中生养了个傻儿子,而私塾先生家中生养的儿子小小年纪便知书达理。

傻儿子的母亲还算了解自己的儿子,既然咱们脑瓜子不够用就多学呗。于是嘱咐儿子,你今后多去隔壁家串门,多听听人家儿子是怎样待人接物、怎样说话的。傻儿子倒也听话,说,好嘞!傻儿子果真时不时地到隔壁家里串个门,啥事都没有,只为偷学人家儿子讲话。

话说某日私塾先生家里来了一位陌生人,自称是孩子父亲的朋友,要找孩子的父亲谈点事。恰好孩子的父亲不在家。孩子确实乖巧,对来客问询道,请问您贵姓?对方自称姓张。孩子又问,是弓长张还是立早章?呵,是弓长张。陌生人见朋友的孩子很懂礼貌,便认真回答,并反问道,令尊大人作何去了,何时可返还?孩子答,家尊今晨去得山中光源寺,与寺中方丈品茗、谈诗、对弈,若时间晚了不便返回,便会与方丈同榻而卧,待明日方可返回舍中。说完这番话,孩子又问,请问,您是要我转告家尊,还是择日再来?陌生人答,罢了,择日我会再来的。于是,陌生人便告辞了。

在二人对话时,隔壁傻儿子一直在旁听,并将对话默默记在了心里。在之后的日子里,这个傻儿子时不时地在心中默念这些话语,以便巩固所学。

财主家的傻儿子自从记住了那一日听来的对话后,便总想寻找机会好好实践一下,无奈家中就是不来客人,让傻儿子好生郁闷。

机会终于来了。

某日,傻儿子母亲的娘家有人上门找傻儿子的母亲说事儿。傻儿子劈头盖脸问道,您贵姓?娘家人没好气儿地说,你娘姓陈,我当然也姓陈。傻儿子不故对方眉眼高低地又问,是弓长陈还是立早陈?娘家人更生气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跟弓长、立早都没关系,是耳东陈。娘家人怕傻儿子又问出什么傻话来,便抢着问到,你娘在家吗?我找你娘有事。傻儿子并未慌乱,稳稳作答,家尊今晨去得山中光源寺,与寺中方丈品茗、谈诗、对弈,若时间晚了不便返回,便会与方丈同榻而卧,待明日方可返回舍中。说完这番话,傻儿子又问,请问,您是要我转告家尊,还是择日再来?

听完傻儿子这一番混话,娘家人先是愕然,然后摔门而去。

感想:

当初听故事时,我还未习得孔老夫子所讲的“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待后来学习并理解了“学而不思则罔”这句经典语录的含义后,不知为何,我立马想到了上面所讲故事中的傻儿子。虽然二者相联有点牵强。

第二则故事是父亲讲给我的。

说有个小偷儿盯上了两个外出做生意的山西老醯儿,见他们二人肩膀上都挎着沉甸甸的褡裢,并打了一壶酒住进了一家旅店。两个人进店便喝了起来。小偷儿隔着窗户纸,听到屋里不停地传出劝酒声:“你一盅(宗)、我一盅(宗)……”山西人讲话口音较重,“盅”与“宗”音不分。小偷儿所闻听的是“宗”音,但并未多想。

躲在窗根儿下的小偷儿暗喜:这俩老醯儿,用不了多大功夫就得喝多了,到时候再动手就他妈不用费劲了。于是躲在院子里的暗处竟打起盹儿来。

待小偷儿打了一个盹儿醒来时再听,房间里竟还再“你一盅(宗)、我一盅(宗)”地相互敬酒呢。小偷儿奇怪,这两个老醯儿怎么这么大的酒量,喝了这么多的酒还不醉?何况,他们刚才只打了一壶酒,照这么喝早应该喝光了?于是,小偷儿用沾了口水的手指将窗户纸捅了一个洞,向房间里张望。不看不知道,一看当场“晕倒”。原来两个老醯儿一人捏着一根细细的马鬃,在酒里蘸一下抿一下。所谓的你一盅我一盅,感情是马鬃呀!这么喝酒,十天半个月也喝不倒。小偷一边思忱一边懊恼着,后悔今晚盯错了人。早听说山西人抠门,感情他们抠门到这个地步。小偷儿知道今天无望了,只好悻悻而去。

感想:

       刚听完这个故事,我初感觉是在埋汰我们山西人。后来慢慢琢磨,又觉得不是埋汰,而是在善意地阐释山西人的性情。不是吗?从这一则故事当中我们听出:山西人也喝酒,但不酗酒,知道节制。山西人善于理财,知道挣钱不易,所以花钱是要悠着花的,于是,一壶酒也要喝出个地老天荒来。山西人很理智,知道出门在外,路途险恶,于是事事留意、处处小心,即使喝酒也要喝到眼睛明亮、心里敞亮。这些不都是优点吗!想到此,不觉释然,并为这个幽了我们山西人一默的小故事而偷偷乐了起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4970-1026583.html

上一篇:敬畏水
下一篇:不以恶小而为之
收藏 IP: 221.218.15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