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写给先生的信

已有 2653 次阅读 2013-10-29 11:24 |个人分类:科学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这是今早发送给一位老先生的邮件。]


先生,您好!

很高兴在太原数学年会遇到您。您在年会期间两次提出希望我们谈谈。过了一、两天后,我才明白应该预约个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我在人事方面的迟钝,大抵如此)。盼望以后能有机会与您面谈。

我高中毕业时保送到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1993年),毕业后就到目前的单位任教四年。然后又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系,先读一年硕士,后转为“直博”,攻读七年,拿到博士学位(2009年)。期间有三年半时间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做课题,主要研究具有天体物理背景的计算问题。我从大二开始向往做研究,但一直没有遇到真正引路人,只能自行探索。好在这也使我变得相当独立,并主张人们应该建立一种“内在的傲慢”,藉此可以防止人们去做那些肤浅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我经常思考“平庸”的起源问题,得出“平庸=大多数”的公式。我满以为读了大学就可以“非平庸”,但结果却令我感到失望,于是就有了一些反思。我倾向于相信,平庸是大多数人在心理层面彼此否定的结果。。。我在大学二年级时也提出“数学是什么”的问题,也找到了那本同名的书,但没有获得启发。因为没有很多自由的时间去阅读。这种思考主要源于大学数学课本中普遍存在的那种问题,即掩盖知识的来源。很多人因此而受到深深的困惑、蒙蔽和伤害。

自己受到困惑,然后又转身去困惑他人,这种情况在学术界普遍地存在和蔓延着,或许仅仅是为了让人们“高看”自己两眼。。。我要求自己不要去加入那样的行列,主张研究的目的是相互照亮(而不是为了增加困惑、相互蒙蔽或阻挠)。

从接触大学数学至今刚好20年,但期间几乎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数学家,今年与您相遇,幸甚。现在,我倾向于认为,数学无外乎“数字”与“形状”这两样东西,但为了研究和认识数学,则须加上一个“心”。而“分析”不应仅限于微积分的严格化。分析是一种普遍的方法,就是将事物“分割”为最小单位,以达到更透彻的认识。

如果大学能够让人们相信“人人都可以伟大”,并鼓励人人都去追求伟大,那么它就完成了自己的职能。而对于学问,我强调非平凡的内容应当以平凡的方式表现出来,做到非平凡与平凡的统一,以免掩盖其中的直观或简单性。


祝好,

李毅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737081.html

上一篇:秋猎
下一篇:做人
收藏 IP: 110.178.71.*| 热度|

1 林中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0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