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另挖一坑

已有 2669 次阅读 2018-6-19 13:56 |个人分类:科学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按:下文是单位内部群邮件内容,标题是另加的(改了个低调的)。】

最近网上都在谈论一件事*。事主是位大物理学家。。。

.

我倒认为不必把一切有关种族的批评和负面评价都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因为,有时候,事实就是那样。有时你会感到,种族差异其实无关血统,而主要是文化差异。特别地,我认为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反映。种族主义,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排斥。而先进文化有权利排斥落后文化(但不是用消灭的办法)。

.

我曾思考过,过去德国本土人为何排斥犹太人,后者通常是外来移民。但德国人并不排斥一切移民。更可能是德国人的“秉性”所决定的。作为北方人,德国人习惯于井井有条的生活和诚实坚固的劳动。他们不喜欢商人、投机取巧,以及弄虚作假。但犹太人跟他们相反。比如,家里总是乱糟糟、不爱洗澡、不注重劳动的过程,只想弄几个钱花(即“倒买倒卖”)、贪图享乐,等等。犹太人的“陋习”可能是祖传的,很可能源于他们居无定所的早期历史。德国人喜欢刻板拘谨的生活,但犹太人往往放荡不羁。归根到底是文化冲突。

.

种族主义可以有轻重之分。比如,“口头种族主义”,仅停留在口头层面,而且也不对个体进行排斥。有时人们会有一种“抽象的排斥”,但从来不付诸实践。这类人在表现上可能会显得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远离“种族主义”的人并不见得更高尚,只是怕惹麻烦或者更自私而已。而那些有责任心的人,可能更容易掉进种族主义的思维陷阱(mind trap)。

.

然后,再说说那篇文章中的另一位物理学家。他在学术会议上赞许另一位物理学家的工作,事后又请到家里讨论,后来也在另一个学术会议上多次提及另一位的工作。但是,最后发表文章的时候,却对后者的工作只字不提。一般的认识,只要在学术层面有过密切接触,就应该在文章中提及。

.

但我认为,物理学家有理由这样做:当你认为对方的主张和结论错误的时候,即便在主题和技术上有交集,也可以不在文章里去提。这是由物理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即它是一门“认知科学”。比如,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里,并没有提及庞加莱的相对论,只是在后来才提及。其实,这两种相对论的主张完全不一样,尽管存在交集。如果你一开始就搅和在一起,读者会认为后者是从前者“推导”出来的。为了避免这种误解,你可以“另挖一坑”。(从后来的进展看,另挖的这个坑是错的——这很好——没有占到谁的便宜)。

.

我的看法,对于公认的大物理学家,不必去反对他们的做法——他们就是定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119711.html

上一篇:第四条道路
下一篇:然后,我得到了一个启发。
收藏 IP: 223.11.176.*| 热度|

12 武夷山 李学宽 刘全慧 张忆文 孙杨 冯兆东 李颖业 徐令予 郭景涛 puhj ljxm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