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老Never too old to learn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changjie

博文

享受听课和享受讲课—巡课程笔记之五 精选

已有 11840 次阅读 2013-3-12 16:38 |个人分类:教学科研|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PPT, 备课, 科研与教学, 享受听课, 巡课笔记

  享受听课和享受讲课—巡课程笔记之五

   

   三方享受的课程  昨天,没有预打招呼,去听了几位老师的课程,当讲课老师看到有老师巡听,闪过几秒钟的紧张,很快就进入两忘境界(忘记有人巡听,忘记了紧张); 听后的感觉不错,觉得我们学院的教学质量在不断改进。

  其中Zj老师的《操作系统》和Pj老师的《智能手机开发》两个课程的印象特深,他们用讲课艺术,把听课变成了一种享受。学生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在享受听课;老师每次提问都有积极的响应,学生的享受和积极情绪,反过来感染了老师,使老师也享受着讲课;而笔者则享受旁听。

  好体验不敢独享,现写成博文,供朋友们鉴赏,特别地,建议本学院中希望改进教艺的年轻教师,利用近水楼台优势,抽时间去听听他们的课。

  

  好课程的堂面特征 包括:

    (1) 出勤率高,教室基本坐满,个别的粉丝学生会提前20分钟(或更多)来占前排座位;

    (2)课堂上有交互,老师妥善调度,或点问单答,或面问群答,气氛活跃,时有笑声;

    (3) 学生眼含灵光,而不是面带疲惫,不玩手机,不玩电脑,少计笔记,特别精彩时,不是面向书本或笔记本,而是面向老师或投影屏幕。

  

  老师的口碑和口碑红利 讲课好的老师,在学生中颇有口碑,学生选课时,会咨询高年级的学长和老师,选课时就获得若干正能量信息,建立了一种好的心理暗示,自然听得专心,这种专心会放大听课中的好感觉。

  所以,讲课精彩的口碑是老师的无形资产,能产生口碑红利,赢得更多的口碑。而口碑资产的原始积累,是老师从青果时节就开始努力,用辛勤换来的,用汗水浇灌的;随着教与研的突围,讲课也从从生涩到娴熟。

  如果像市场上那样竞争客户,好课程肯定人气高,听课客户不少(当然,完全放开的自由竞争,不一定有利于优化目标—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写书、听课和讲课  写书有写书的规矩,教科书讲究内容系统、完整,照顾多层次读者;语言准确,科学概念有一定抽象性,有的教科书,特别是引进的英文原著,颇有难度,不是那么好懂,学过的人都说那是本好书。书已经那么写了(或者,只能那么写),没学过的人就需要一位好老师的引导。

  听课有听课的听法, 最主要是要听懂,要意会;

  而讲课有讲课的艺术,要讲思想、讲方法,以例解难,以具体释抽象,以多个不准确描述逼近准确描述,...

   这就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两位老师的课讲得好,好在哪些地方? 

  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认真准备。这两门课不是最容易讲好的简单课程,课程中,常有几个线索,交叉前进,互为前提结论。两位老师对复杂问题的解析就像多线索的抽丝剥茧,娴熟、流畅而轻松。而抽丝剥茧的关键是能看得准应该抽出哪几根线头,看到要点,不全照书本,又不脱离书本。这来源于他们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对课程内容的正确处理。

  

  教学中融入了自己的科研实践。两位老师做过多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开发项目。在Pj老师的《智能手机软件开发》课程PPT中,知识点都有大量实例,大量彩图,其来源多是学生熟悉、喜闻乐见的,如米聊,微信,飞信、新浪微博,360,QQ,…等等。对这些知识点,学生平常有所感觉,只是没有这样系统的,高观点的分析,老师一点,触动学生心中灵犀的开关,立刻就通了。

  操作系统课程中,讲到操作系统的难点时候,学生对抽象系统中的实现技术缺乏实感,Zj老师时不时会给出一段C语言实现的程序(不是书上的,而是在自己的科研开发中用到的);用程序,而不是文字来描述实现的过程和窍门,具体、好懂,学了就可尝试用。

  什么是科研促进教学? 这就是科研促进教学!

  

  解惑解到点子上 操作系统课程中,Zj老师把学生难理解的难点解析得很到位,笔者猜想,或者是老师还记得到当年学这门课时的困惑,或者是对现在学生做过深入调查,将心比心地解惑,学生随着课程而产生的疑惑,正想提问,但一时还不能把问题整理清楚,老师开始了讲解,解惑就解到了点子上。

  

  看似随手拈来,实为用心又用脑的精心准备。两位老师的讲课中,图片多,实例多,联想多,老师的个人见解多。

  图片多,有图有真相;实例多,以例释难易理解;联想多,可以展开学生的思路;老师的个人见解多,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有批判才有创新。

  讲到比较抽象的概念,例如,子进程之创建与运行,Zj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几十秒钟,学生虽不一定能回答,但对后面的解释有了思想准备,然后,老师给出了在DOS,Windows,Linux 中处理该问题的实际例子,学生立刻因似曾相识而感到亲切、具体,频频点头。表示“嗯,嗯,是什么一回事”。

  这些图片、这些程序,看似随手拈来,实际上是备课时进行选择并精心且准备的。

  用什么词汇来描述他们的准备工作?首先是“用心”,通常,“用心”是描述责任感;笔者觉得还要加一个“用脑”,这包含了调研、调度与合理。


  

  学生觉得享受的课程,一定不会逃课。去年Zj老师被评为川大十位“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听完他的课,觉得此项殊荣乃是实力所挣,实至名归,绝非浪得虚名。  

 

  他们的课程中当然也有可以提升的地方,一次两次课程的感受不一定准确,也肯定不完整;现在把体会写出来,愿意和本学院的老师,一起去听,去学习、去感受,去改进我们的教学。


系列博文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179-669628.html

上一篇:为什么信息学科看重会议论文--兼给相关基金申请者的建议
下一篇:要SCI-EI,但不唯SCI-EI ---读CCF新的会议杂志推荐目录有感
收藏 IP: 182.150.135.*| 热度|

39 曹聪 杨正瓴 魏骁勇 刘全慧 毛宁 董文娜 石东兴 林中祥 潘柏含 武夷山 吕洪波 魏东平 马磊 李伟钢 庄世宇 李学宽 虞左俊 曹广福 杨宁 韦玉程 王善勇 赵力 闫钟峰 王国强 刘俊华 陈桂华 段庆伟 孙学军 Editage意得辑 苏德辰 仝博 龙涛 彭真明 罗帆 曾庆平 xqhuang qiyuansui123 qinzhaosu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