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脱落酸(ABA)受体的争议已经结束(http://f1000.com/reports/b/2/15/#bib-001),但是可能错误鉴定ABA受体的两篇Nature和一篇Science文章中,只有一篇Nature(The RNA-binding protein FCA is an abscisic acid receptor)被撤销了,另一篇nature(The Mg-chelatase H subunit is an abscisic acid receptor)的通讯作者是现任清华大学的张大鹏教授,他们认为在拟南芥中叶绿素合成途径的Mg螯合酶H亚基是脱落酸受体,然而别人报道大麦中的同源蛋白无此功能。那篇Science的通讯作者是NIBS的马力耕研究员。以下详细讨论这篇Science文章该不该撤销。
2007年,马力耕研究员在science上横空出世地发表了一篇鉴定植物激素脱落酸的受体的文章(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Is a Plasma Membrane Receptor for the Plant Hormone Abscisic Acid)。该文指出拟南芥GCR2蛋白可能是一种新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并且是脱落酸受体。这篇文章一出来,立即引来大量人士围观,许多人唏嘘不已。说实话,当时在植物里还没有真真切切地鉴定出任何一个GPCR,马力耕等人却用预测软件推测GCR2是一个七次跨膜的GPCR,又用一系列实验表明GCR2可能是脱落酸受体。
之后,多人联合针对马力耕的文章发表了技术评论(Comment on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Is a Plasma Membrane Receptor for the Plant Hormone Abscisic Acid"),他们通过预测软件发现GCR2不太可能是膜蛋白,更别说是七次跨膜的GPCR,而更可能是细菌羊毛硫氨酸合成酶的同源蛋白。而且一些亲和力实验也不到位(比如用被撤销的nature文章中鉴定的ABA受体FCA做阳性对照),解释的不清楚。然而,马力耕等人根据自己补充的实验结果也进行了辩护(Response to Comment on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Is a Plasma Membrane Receptor for the Plant Hormone Abscisic Acid"),说现有的预测软件无法做到非常准确的预测,那么就不能否认GCR2可能是一种GPCR。事情似乎到此就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