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春天就到了,生产队要在万福庄村的最西头给我家盖一所正房,也就是南北朝向一明二暗的房子。以便可以解决我家的住房困难。我家被遣送的到卑家店时,父母的单位曾甩给生产队一笔安家费。我想大概就是闲安家费钱少,卑家店这几个生产小队都不乐意接纳我们的缘故吧。万福庄抓阄抓到了我家,因此那几百块的安家费也就落在万福庄生产小队了。而且还是专款专用,必须给我家盖房子。那时万福庄盖房子也还是挺有讲究的,因为靠山,所以不缺石头。讲究点儿的还要用凿成方方正正的石头打很厚的地基,然后要么用红砖,要么用讲究的石料砌成山墙,再用水泥(唐山话叫洋灰)勾缝。所以万福庄的房子还是挺好的。
但到给我家盖房时,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更谈不上讲究。由于我们属于外来户,又是被改造的对象,生产队也是迫于无奈,只好捏着鼻子派工给我家盖房。自然而然,我家的房子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有个房子让你们住就不错了。还谈什么其他?我们不懂,由于身份特殊,也不敢懂,也不敢问。随生产队怎么折腾吧。地基是有的,但也是草草行事,山墙垒好了,但垒的方式不一样。别人家的墙的石头都是横着砌的,而我家的则是竖着砌的。这样就省去许多材料,包括石料、木料和水泥等。这样盖成的房子就连当地人都只撇嘴,说这房也能住人?但是,我们没办法理论,因为没有任何话语权。还有一点有意思的,那就是派来给我家盖房的人磨洋工。这便是农民的智慧吧(或者说是滑头)。一天也砌不了几块石头。盖房子用的石料是生产队采石场供应的,可以说没什么大的成本。那时人们还没有人工成本的意识。而给我家盖房的老乡也与干其他活计一样,都是记功分。所以既然干什么都一样,那为什么给我家盖房子要那么卖力气呢?我的印象是从春天一直盖到了夏天才基本盖好。那时我们有时间就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看新房的进展。
房子的基本结构好了,接下来就是上大梁。家乡人对上梁还是颇为重视的,对我家的房子也不例外。房子倒是不小,有三大间,不可能用一根整梁。所以每间房都各用一根,然后用铁句子将这三根梁衔接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主梁,主梁上好了,我们要请乡亲们喝酒吃饭,而且还要买鞭炮,在梁上系上红布条,希望讨个好兆头。接下来还有二根辅梁,南北各一根,下面都有不是那么粗的木柱支撑着,它们的连接与主梁的处理大致一样。这里我要顺便提一句,我们家上梁都是用铁句子衔接在一起的,但村里人家则用中国的那种传统的榫卯结构将梁固定。可见我家房子的偷工减料之一斑。后来地震了,村里其他人家的房子好赖还剩下个残垣断壁,而我家的房子却被震平了,连墙都彻底垮塌了。多恐怖啊!椽子是南北走向,我家房子的梁都是那样比划上去的,椽子也就那个样了。房顶上秫秸杆和油毛毡,生产队给我们盖房就到此为止。油毛毡就用几块砖头压着。可以档个雨就行了。至于那笔安家费是否都用在了我家的房子上,更是一笔糊涂账。
家乡人对房顶是非常讲究的,可以说房顶的成本不小于房子。而父母单位给的钱是盖房子的,没给盖房顶的。那么生产队也就按照“协议”给我家盖了房子。房子是盖好了,但没有围墙,后来还是我独自一人到山里打石头把围墙修起来的。没办法,就先用秫秸秆把房子周围圈起来,又在院子的前右脚处挖了一个大坑,上面搭上二块木板,再用述秸秆从里面围了起来,就算是厕所了。那时的农村人用不起手纸,好像也没有用手纸的习惯,他们拉完屎就用秫秸秆在屁眼上抹上几下就算是擦屁股了。讲究一点的,边蹲坑边把秫秸秆的硬皮剥下来,用里面软的瓤儿。我们逐渐也就入乡随俗,开始学着用秫秸秆擦屁股了。
新房盖好了,但却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家具,万福庄的人对家里的陈设也有说法,要在名堂里有条案,椅子。房间北面靠墙要有通体的大被柜,炕上要有炕桌等等。所有这些我们都没有。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下一步的事情。列宁同志说过,面包会有的!我们有了新房,下面的东西也会有的。在搬家之前就要把这些东西大致搞定,赶集,大致选好了几件。也没付钱,因为价钱谈妥了,老乡还是守信用,就给我们留着,等我们搬家再搬过来。因为刚刚盖好的房是不能住人的。就像现在刚刚装修好的房子也不能马上入住一样,装修好的房子要透气使不利于健康的气体挥发出去,而我们的新房不能马上住是因为要把里面的湿气去除,否则人会生病。我们是过了夏天才搬家的。与其说是搬家,实际是活人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罢了。没有任何累赘,这是我印象中最简单的一次搬家。
《唐山系列》相关博文
005、临时安置房的邻居们(2011年8月6日)008、西不压东(2011年8月11日)011、院墙的苦恼(2011年8月14日)
012、白薯窖(2011年8月18日)
013、唐山七中(2011年8月21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