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与青年朋友交流时,经常谈到:如何在基金申请中提炼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问题很重要。
在我已审读过的上千份申请书中,我发现,一般来说,理科学人比工科学人要写得好一些,其主要差别在于发掘问题的深度。工科类的申请书有写得好的,能一针见血地抓住关键问题,但也有申请书着重描述装置的设计和研制、材料的制备等等,项目要旨停留在技术实现,较少关注内在机理分析和科学因素探究。这恐怕源于申请人的思维定势和所受训练的局限性。理科学人喜欢刨根问底,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工科学人经常浅尝辄止,不大追究所以然,这种情况必须予以重视和改变,不然,不仅影响基金申请的中标率,而且影响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
那么,在基金申请中,如何发掘、提炼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改变就事论事的思维习惯,实现理工结合。着力思考在设计、研制、制备背后的科学问题,拷问内在机理。也就是说,在技术实现过程中,抓住科学原理基础,从本质上进行创新。
——把技术实现过程提高到科学方法论的层面上来认识。厘清自己的创新思路的内在依据,弄清自己设想的方法,是原始创新?是移植?是集成?还是因循守旧?
——进行多学科交流。特别是邀约理科背景较强的人士展开切磋、研讨,探索一些问题的内在机理。
——进行深层次的文献调研。了解资深同行如何剖析自己关心的技术问题,如何进行问题的原理分析。
“磨刀不误砍柴工”,基金申请的功力在写申请书之外。只有用足深入思考的功夫,才有可能使得申请书旧貌换新颜,并使自己的科研能力更上一层楼。
上面的说法有点抽象,希望今后有机会做一些案例分析。
写于2011年2月10日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