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基金申请新议-5:一丝不苟 实现目标 精选

已有 9000 次阅读 2011-2-9 07:47 |个人分类:科研方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求真务实, 执行计划

有博友向我提问:拿到基金项目后,如何来执行?执行情况的好坏有多大影响?提议我有机会说说自己的想法,这里开个头,发表一些浅见。

 

我觉得,对于执行基金项目,有如下两个认识误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般是“严进宽出”,一旦项目到手,怎么做都行,结题不成问题;

——作为项目成果,论文越多越好,即使与项目内容关系不大的论文也不妨标注获准的项目。

必须从这两个误区中走出来。

诚然,目下基金委每年立项逾万,这意味着每年有上万个项目要结题,而基金委人手有限,只能着重抓好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杰青项目等重要项目的结题验收,不大可能对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区基金项目等逐一细致验收。据我所知,受到关注的主要是完成计划特别优秀的和特别差劲的这两头。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在执行计划时“淘浆糊”呢?

绝对不行。

大而言之,关乎个人的学术声誉和学术诚信。基金委信任你,让你用纳税人的钱完成一项任务,你应该有责任感,有诚信,保质保量地完成所承诺的任务。我们知道,建立好的学术声誉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一丝不苟的长期努力;而稍有不慎,学术声誉就会毁于一旦,而且很难恢复。倘若你在完成项目计划时“糊弄”别人,不但有亏于学术诚信,而且会对自己的学术声誉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小而言之,会影响今后的基金项目申请。基金项目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需要有连续性的资助。一旦你的结题情况被列为“最差”,再要拿到基金项目就难上加难了。我就看到过一位有不少“光环”的学者,由于一项基金做得很不认真,从此,就再也没有从该学科拿到项目。大家知道,在申请第二个基金项目时,必须详细地填写前一项目的结题小结和所获得的成果,专家评审时会关注这方面的情况。我也留意到,有的申请人旧项目做得很差,在申请新项目时就受到了非议,未被批准。

第二个误区的影响不那么严重,但也不可等闲视之。近年来,科学界越来越强调学术成果的质量,不再单纯“数豆子”了。基金委一再强调源头创新,鼓励产岀富有创新性的成果,不特别关注论文数量(当然也不能太少了),而留意是否在一流刊物上发表了一流论文。在标注项目时,切忌“乱拉扯”,在不相干的论文中胡乱标注。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前些年有些网站抨击了胡乱标注现象,做得有理。

 

那么,在实现基金项目的预期目标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在申报基金项目时应该提出恰如其分的预期目标。目标过大,实现不了,是给自己找麻烦,我在以前的博文里已经提及此点。项目获准后,填写计划任务书时,通常不应扩大或缩小申请书的预定目标。

第二,从学术诚信的高度来认识,一丝不苟地执行计划。按原来制订的年度计划,分解好任务目标,步步为营地做好每一点。我见到有些青年朋友拿到基金项目后,认真地做开题报告,还请了几位专家把关;结题时还开了结题验收会。虽然基金委对此没有硬性规定,但我很赞赏这种做法。更重要的是:时刻把实现项目任务目标放在心上,经常自查计划的完成情况,有不足之处及时弥补。对个人来说,也是很好的历练机会。

第三,苦心孤诣地进行研究,努力创造一流成果。争取把自己的成果投向高水平的刊物,同时,也注意成果的多样性,及时申报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等。

第四,按要求认真务实地递交年度进展报告。科学研究是对未知的探索,有时,原定的研究方案可能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需要改弦更张,就必须在年度进展报告上如实说明。

第五,严格执行经费使用的规定,及时开销,把有限的经费用得恰当。

第六,项目结束前,化大力气写好结题报告,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

我目前想到的就是这些,有些问题容日后进一步探讨。

 

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成长,需要经过各种磨练。申请基金项目是历练,完成基金项目是另一种历练。相信青年朋友们会认真对待每一次历练,迅速地成长起来。

 

写于201129日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11261.html

上一篇:基金申请新议-4:预留空间 择善加盟
下一篇:基金申请新议-6:着力提炼 拷问机理
收藏 IP: 218.81.113.*| 热度|

12 许培扬 唐常杰 马磊 苗元华 陈永金 李毅伟 唐小卿 赵新铭 王中任 罗淼 施玉梅 sailboat08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