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ixianghao 新闻存档

博文

中科院院士林群寄语刘路:“做少就是做多”

已有 6035 次阅读 2012-4-18 12:04 |个人分类:科学新闻杂志|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林群, 刘路

中科院院士林群寄语刘路:
“做少就是做多”
本刊记者 李晓明 实习生 于思奇
 
    《科学新闻》:中南大学破格聘请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他因此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林院士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林群:我不是很关心提职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个小事情,不值得大做文章,不就提个职吗?提了也可以、不提也可以,有人早提、有人晚提,都不是很要紧的。我觉得这是很普通的事情,尊重学校的意思,学校自有道理,为了留住人才,可以采取特殊的办法。
    我觉得不要比职称,更不要比早晚。要比工作,为了让他好好工作,提职我觉得未尝不可。
    现在媒体炒得很热,很多人对他抱有很大希望,也有人认为这样做会适得其反。我认为这也没什么不好。这样对他也是一种压力。他看起来压力不大,表现还不错,比较稳当。

    《科学新闻》:去年你联名丁夏畦、李邦河院士写信给教育部推荐刘路提前攻读博士是出于什么缘由?
    林群:当时中南大学侯振挺教授找到我们三个,希望能够写信引起重视。我认为大学生科研搞得很好,提前读博士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在我看来,甚至中学生如果搞得好,如果因其他条件不好没有考取名牌大学,也可以到中科院做研究。因为中国这么大,对于一些非常突出的人,可以采取特殊的办法。

    《科学新闻》:推荐其提前攻读博士的的初衷是否是想要留住刘路?
    林群:他本来是可以按部就班地正常读研究生。为什么要提前呢?因为我曾碰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个有名的教授,告诉我他们系正准备挖走刘路,并透露美国一所大学也想挖刘路走。中南大学想留下人才,自然可以让他提前读研究生,甚至提前让他当研究员。
    这其实没有什么,国际上也一直有这样的做法。在美国的高校,如果一个人因为没有提教授就要调走,根据他的情况,如果学校认为他过两三年肯定能提教授,就会考虑破格提他为教授。
    新加坡一位数学家告诉我,他们在新加坡开一个数理逻辑方面的会议,美国一位著名的教授替刘路讲“西塔潘猜想”。刘路的水平已经够教授了。我觉得早几年也能提教授,晚几年也能提,但是晚几年提,可能这个人才就流失了。虽然,现在他还是坚持要到国外去学习,但是当了教授以后出国学习再回来也不矛盾。

    《科学新闻》:有人担心这么做会揠苗助长?
    林群:网上调查显示,75%的人还是正面地看待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本人的心态,就是要顺其自然,大家也不要大惊小怪。

    《科学新闻》:如何看待少年成名?
    林群:在科学史上,少年成名得志的例子有很多。如,爱因斯坦、牛顿、图灵、戈德尔……都是在20多岁做出了很大成就。钱学森也是提前毕业读研究生的。现在一些初中、高中的孩子,学习数学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他们学习能力非常强,一个问题钻研几天时间就能掌握了。当然,大多数人的成功需要厚积薄发,就像跑马拉松。
    但是不能说这么大的中国不能出天才,中国可以有刘翔,为什么就不能有刘路。

     《科学新闻》:该如何看待刘路的成功?
     林群: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激情,有兴趣才能成功。牛顿做实验时,因为太专注与实验而把手表当做鸡蛋煮,就是有激情的表现。人只有有激情,才会不计代价地去追求它。

    《科学新闻》:您对刘路有哪些希望?
    林群:一个人一生能做好的事情其实不多。有句话说,做少就是做多,很有哲理。我认为,刘路不要受外界压力影响,能够把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就行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099-560712.html

上一篇:刘路:初登场
下一篇:对博友关注杨振宁回应“钱问”的回应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6 陈儒军 武夷山 刘全慧 孟津 单博炜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