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ixianghao 新闻存档

博文

[ZT]大学生为何争当公务员?

已有 3145 次阅读 2008-12-9 21:07 |个人分类:闲谈杂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 公务员

按:在FT中文网读到一篇读者来信,有点意思,转发至此。

FT中文网编辑:

最近在网上看到各地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相当多的人都选择报考公务员,如果去企业的话,也首选国企。这个现象和已经热了多年的考研热加在一起,就给了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市场化进程,是否是象媒体、专家和数据上所讲到的那样,真的在年年推进不辍?我们的改革方向是否真的是按照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轨道在前进?

我本人是1990年初大学毕业的,那时候我们考研的热情普遍不高,比我们高几届的校友考研的更少,大家都愿意工作。那时候工作单位首选不是政府、事业单位,而是企业,企业中最吃香的是三资企业,然后才是国企。

那时内地的私企还不成气候,多是小企业,待遇也不行,入不了学子们的法眼。之后几年,有了些变化,主要是一些有实力的私企涌现出来了,大学生们也开始关注起这些企业,很多人也进入到其中工作。

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特别是近些年,考研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而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尤其是垄断性、大型国企)成了众多大学生们在就业角逐的热点。这一点让人深思。

考研热反映了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很多人考研是不得已,暂时回避一下就业的压力;而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成为职场上的热宠,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的资源在不断地向这些群体集中,而且,这种集中是带有体制性和战略性的,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略为知道一点经济学皮毛的人都知道,在一定时期,一个社会的总体资源量是有限的,拿来做面包,就不能去做啤酒;给了张三,李四就没有。同样的,包括资金、政策等在内的资源这些年大多都给了国企——国字号的国家队和地方国家队,而私企,特别是中小型私企却处在弱势地位,有盈利有人来收税,真是倒闭了,就一风吹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对市场反应最灵敏的、效能最高的就是这些私企,而我们的国企虽然经过股份制改造,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和一定的激励机制,但无论是从管理还是效率上,都比不上私企。资源存在着大量的错配和浪费。

至于政府、事业单位呢,都是吃皇粮的,尤其是前者,手里握着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权利,虽然前两年大张旗鼓地搞了一通机构精简、搞了投资体制改革、搞了行政审批权的简化和下放等,可实际上,什么都没变。

以项目审批为例,核准制与审批制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原来做一份可研报告,现在变成了先做一份可研报告,再改成核准申请报告,换汤不换药。

政府一手握着权力,一手掌控者各项资源,公务员地位优渥,大学生们怎能不趋之若鹜?

在我看来,权力从未像如今这样值钱过,至少是这样赤裸裸地值钱过,这样直接地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很多人都在说利益集团,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一类群体。我只是知道,中国的改革已经原地踏步了多年,很多方面和领域甚至有了倒退。

中国的改革如同爬山爬到了半山腰,行船到江中心,如果不努把力,在关键处有强有力的突破,改革之路半途而废或步入歧途的可能也未必没有。

改革的方向亦是大事,市场化、公平、透明、竞争,这是经济方面必须遵守的原则,政府的权利更要有步骤地、有计划地缩减,要有强有力的监督,谨慎使用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层面的改革刻不容缓。

读者:Ken Gao

注:读者来信仅代表读者本人观点。

原文链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352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099-50415.html

上一篇:关于地震作文
下一篇:地震作文小集
收藏 IP: .*| 热度|

1 曹天德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