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人才引进的大手笔 ——母校的几个例子 精选

已有 15173 次阅读 2011-6-18 03:47 |个人分类:科学政策|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人才, 引进

人才引进的大手笔

——母校的几个例子

 

 

昨天写议论中国科学院该不该做“国家队”的文章,今天不再说科学院了,换个题目,说说人才引进问题。这里就不学陈安无论事情大小都要长篇大论了(有的时候还要论若干次),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所有的例子都来自我的母校。一个人的母校,从小学开始到拿到最后的学历,总有好几个。我这里说的母校是指我读博士的学校,全名叫做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坐落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位于华盛顿郊外。对于把美国名校排名倒背如流的学子们而言,这个学校可能比较陌生。它不是名校,在全美的排名,因为是第三档(third tier)的学校,具体的排名都看不到。后来US NEWS把前三档的学校(大约200来个)都合到一起称为一流学校进行大排名,我才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排在140-150之间。

 

之所以啰啰嗦嗦念叨排名的事儿,我是想再次用事实支持一下我昨天文章里面的观点:分散型的体制下,没有一个单位能够网络各行各业的所有顶尖人才。相反,人才竞争于流动才是保持整个科研系统创造力的关键。我的母校,这么一个三流学校,也有美国一流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是世界一流的人才。下面是几个例子:

 

1983年,梅森从弗吉尼亚理工(VirginiaTech)把那里的一个研究团队整个挖过来,团队的领头人叫James Buchanan,他的团队叫做公共选择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目前仍然在梅森。三年后,Buchanan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今天,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专业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的。这次人才引进,堪称大手笔,梅森赚了。

 

2002年年初,梅森又引进了一个经济学团队,这次不是从本州的学校,而是从亚利桑那大学引进的。团队领头人叫Vernon Smith,他的团队是搞试验经济学的。这次的引进更邪乎,几个月后,Vernon Smith也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估计亚利桑那大学的校长当时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也是一次大手笔的引进,梅森也赚了。不过,2007年,Smith教授80岁的时候,他又带着他的团队去了加州的一个叫做Chapman大学的地方,梅森失去了一个大牌教授。

 

上面这俩人都是诺奖得主,说他们是世界一流不过分吧。下面再说几个人,我觉得也称得上是一流的学者,他们也是被母校引进后来又流动到别的学校的。

 

Francis Fukuyama,是个生在美国不会讲日语的日裔,他的日本姓翻译成中文叫福山。他是在中国很有名气的亨庭顿(Huntington)的学生。他在完成了给自己爆得大名的《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一书后,被梅森从兰德集团挖过来。在梅森,他完成了另外两部很有名的著作《信任》(Trust)和《大分裂》(The Great Disruption)。我在念书的时候,他是我们学院的椅子教授(Endowed Chair),很受学生爱戴。在我毕业的前一年,他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给挖过去了。

 

在学术地位上,美国的椅子教授大致相当于国内的特聘教授,一般比普通教授享有更高的荣誉。跟国内不同的是,美国的椅子教授一般是由个人或者团体的捐赠来付工资的,一般是捐赠的利息用来发工资,椅子要按捐赠人的意思命名,很多是人名。比如,福山坐的椅子就叫做Hirst Professor。而国内特聘教授的工资多半是政府的拨款。

 

福山走了,空出来的椅子由另一位明星教授坐上了,他是梅森从卡耐基梅隆挖来的Richard FloridaFlorida是以他的创新阶层(Creative Class)理论闻名于世的,在梅森,他出版了《城市与创新阶层》(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和《创新阶层的迁徙:争夺人才的全球新竞争》(The Flight of the Creative Class. The New Global Competition for Talent)两本书,为梅森带来了荣誉。Florida后来被多伦多大学挖走了。Florida空出的椅子,现在被一个名叫William Schneider的教授坐着。他是梅森从布蓝带斯大学挖过来的著名政治学者,我对他的领域不熟悉,就不多说了。

 

学术单位(高校、研究所等)互相竞争顶尖人才,好处是明显的。这种机制给了顶尖人才不断进取的动力,想提高自己的身价就得不断拿出硬通货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456514.html

上一篇:高处不胜寒 ——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国家队”和“火车头”称号
下一篇:初步解读两年来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思想的演化
收藏 IP: 173.73.169.*| 热度|

30 吴云鹏 蔣勁松 武夷山 吕喆 刘立 王桂颖 肖重发 曹聪 刘用生 赵星 刘淼 王芳 安海龙 李侠 曹广福 翟远征 杨远帆 文双春 孟津 许培扬 蔡津津 陈安 苗元华 魏玉保 张彦斌 牛登科 郑永军 spider xchen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3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