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造性是怎么来的?
4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的专题是计算生物学,介绍了这个交叉领域的进展。《科学》主编布鲁斯·阿尔伯茨撰写了题为 “交汇处的创造性”的社论,讨论了跨学科研究的创造性是怎么来的。 阿尔伯茨指出把数学和计算科学成功地用来研究复杂生命科学问题的过程刚刚开始,需要更多的数学家、计算科学家、工程师、物理学家、以及化学家参与进来。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正在扩大招收上述背景强的学生,这是好事。但也有问题,生物学家往往错误地认为生物容易学,从而让这些来自其他背景的聪明学生靠自学来获得有关知识,而不是帮助他们获得探索活系统特有奥妙所需的智慧。其实,要对生物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需要对生物系统有深刻的了解,只有这种了解才能帮助人判断什么生物问题重要,值得研究,而这种了解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一个成功的跨学科研究项目需要的不仅仅是不同技能和工具的结合,还需要对所涉及领域的深入了解。
阿尔伯茨指出,做好的科学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性对做出独特贡献必不可少,同样不可少的是对前人做过的东西的广博知识。一个世纪前,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曾写道,“创造就是不做没用的组合,只做有用的组合,而后者是少数的。发明是辨别、选择。在所选的组合中,最丰厚的常常是来自相差甚远领域之成分的组合。发明家真正的工作是从这些组合中选择有用的、排除无用的。”
阿尔伯茨建议有经验的生物学家应该帮助来自其他学术背景的年轻人了解需要解决的生物学问题的精髓,使他们能够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这让我想起物理学的一个例子。二级相变(比如水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的临界现象问题曾是凝聚态物理的难题,多年没有解决。后来量子场论出身的威尔逊(Kenneth Wilson)对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他得益于凝聚态物理高手费舍尔(Michael Fisher)的指点,然后把自己熟悉的量子场论中的数学工具重正化群用到凝聚态物理,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因此获得198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科普作家乔纳·莱勒(Jonah Lehrer)的新书《想象:创造性是怎么来的》(Imagine: How Creativity Works)讨论的也是这个问题。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曾说:发明是一种重组行为,是把一个领域已有的想法移植到另一领域。莱勒书中给了很多工业界发明的实例来阐述这个观点: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是基于他们自行车制造的知识,他们最早的飞行器不过是有翅膀的自行车;谷歌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开发的搜索算法,是基于学术界靠引用次数排名论文的做法:一个超链接类似于一次引用。莱勒写道,“一个激进的概念不过是旧想法的新组合”。
详见《纽约时报》4月3日书评:
How to Cultivate Eureka Momentshttp://www.nytimes.com/2012/04/03/books/imagine-how-creativity-works-by-jonah-lehrer.html
阿尔伯茨的社论“交汇处的创造性”见: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6/6078/131.summary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0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