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ESC

博文

结语-3 精选

已有 3870 次阅读 2016-12-31 06:17 |个人分类:科研回忆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七十五年的经历,使我不得不相信命运的安排。在中学六年的环境下,当我以为此生与大学无缘时,竟在1962年高中毕业时峰回路转,考上了交大。在大学里仅仅过了一年的宽松时光,就已经认定了与研究生无缘。然而竟在工作了十二年后,以38周岁的年龄上限考取了华中工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当我在任教的二十年间,多次遭受黑势力打压、已决定放弃参评教授职称时,却在合校后赶了个末班车,意外被评上了教授。我在青年时代就已经产生了不参加任何政党的思想,最终却意外地加入了两个政党;还成了民盟八届省委会的常委。我从来不想从事行政管理,却在52岁的年龄被任命为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在这个年龄上,处长们一般都应该退居二线了。初到建院不久,我曾多次婉拒出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不想却在退休后,在欧亚学院当了两年教务处长。常言道‘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也就是说要掌握好进、退时机,退出往往会为自己创造新的机会;‘强求’只能使自己陷入难堪、失望的境地。如果采取连自己都不齿的手段来达到目的,任何尚存有道德心的人,最终会为此而羞愧终身。但是‘莫强求’并非要人丧失志向、随波逐流,错失大好良机;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选择到建院任教,虽然意在离开原来的研究领域,也是因为我当时已经发现了新的可能机会,即有可能转而研制建筑机器人。然而在刚刚开始教书生涯不久,却遇到了‘停止职称评审’六年的大难。当职称条件具备时,年龄已经太大了, 无法再获取科研基金的支持。我很快就醒悟,这种需要大量经费支持的应用研究道路,我这种人是走不通的;才下定决心转向理论研究方向。虽然我已经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概论》,还是放弃了研究建筑机器人的想法;这门选修课却一直坚持开设到了退休。最后选择的研究方向,不需要大量经费支持,更符合我的实际、爱好。我在这条艰难的研究道路已经前行了几步,竟然也获得了陕西省科学基金的支持,使研究专著《信息学原理——关于认识的数学理论》得以出版面世。所以我也认为,这种研究方向就是命运给予的最终安排。

 明末学者黄宗羲在《原君》一文中曾说过:“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他所说的这类人应该不是专指古代的圣贤、帝王,自认为我也应该算在这“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者之中。其实我也认为自己年岁渐老,已过“从心所欲,不踰矩”之年,也算是到了江郎才尽的光景。再研究下去可能会误入歧途;自取其辱也就罢了,而误导后人可就罪莫大焉!退休后三年,我便由名符其实的科技“苦行僧”,还俗成一个“玄都中隐”;不再继续进行研究。终日游戏于摄影、古文、唐诗、宋词之中,修心养性、锻炼身体。貌似玩物丧志,却也避免了那种常见的“退休综合症”。这种生活,也未尝不是老年人的一种合理选择。比起那些“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至少不会有害于科技的发展!这也算是学人们退休后的一种贡献,正好符合老子倡导的“无为而无不为”。我能够理解当前大多数青年学人的选择;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下,确实有许多不得已!但我仍然期待着有献身精神的青年同仁出现。这也许是三十年以后的事,也许并非我此生可以看到。我已经过75周岁的生日,早已明白荀子所说的“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的道理。但也有几句话不吐不快!如果科技界能够少几根‘权威棍子’,多几架‘权威梯子’;则年轻学人们幸甚!科技界幸甚!!国家幸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8426-1024403.html

上一篇:自信、坚志、恒心是学习和研究的必要条件-3
下一篇:读些经典诗文使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1
收藏 IP: 1.85.11.*| 热度|

5 黄仁勇 吉宗祥 黄永义 杨艳明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