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没有图书的图书馆真的出现了! 精选

已有 27692 次阅读 2014-10-29 09:52 |个人分类:图书馆那些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图书馆

           早在1978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情报学家兰卡斯特(F.W.Lancaster)曾预言: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出版物、机读文献的普及,人类可能会进入无纸社会。他在在《情报检索系统》第2版的结论中说:“我们正在迅速地不可避免地走向无纸社会”。 也是他提出了图书馆消亡论,“再过20年,现在的图书馆可以消失。”   “图书馆主要是处理机读文献资源。读者几乎没有必要再去图书馆,地方图书馆已无足轻重,甚至消失。”  这个预言曾经让图书馆人很是担忧紧张了一阵,感觉图书馆真的有消失的危险,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方面的讨论,一些人对图书馆的未来表示悲观,认定图书馆存在的时日已无多,到20世纪末,最迟到21世纪初,随着图书馆完全电子化,图书馆将大部分消亡,剩下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只是专门用于保存过去的印刷型文献,类似博物馆性质的机构。不过兰卡斯特预言的20年早就过去了,各类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也已经普及和广泛使用,但无纸社会并没有出现。人们发现,随着复印机、打字机的普及和使用,人类消耗的纸张比以前反而增加了。而图书馆人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图书馆不仅没有消亡,也得到更大的发展,因为要为读者创作电子阅读的条件,图书馆除了购买许多数字资源外,还花费大投入建设机房、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等等。甚至兰卡斯特本人也对“无纸社会”的预言进行了反思,并于1999年公开发表了《无纸社会的再思考》一文。

               不过,这个暑假开学的时候,却有一个真正的没有图书的图书馆开馆了,这便是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大学图书馆。这是一个全数字化的图书馆,由西班牙建筑大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Calatrava)设计。这座耗资6000万美元的图书馆不仅概念崭新,外观亦极具时代感,外面是利用日光照明的白色拱形天幕,坐落于2楼的电子图书馆占地1.1万平方英尺(约合1021平方米),馆内没有书架,只有舒适的沙发及各式电子阅读器,以及看不见的无线网络信号,学生们可通过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在图书馆内阅读总计13.5万册电子图书。

                佛州理工大学是一所新成立的学院,该校的使命是在“科技工程”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并使现代大学生能够通过创新之道引领未来,首届学生有550人。为丰富“馆藏”, 学校还专门拨出6万美元(约36.85万元人民币),供学生自行决定增添哪些电子书。学生可通过专用软件免费浏览馆藏没有的电子书一次,若同一本书被浏览两次,系统便会自动购入,校方希望藉此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书籍。

                图书馆主任凯瑟琳·米勒(KathrynMiller)说:“我们是一所新大学,因此我们选择来一次全数码式的开场。这所大学的使命之一,就是提供电子资源。”          “这是一个大胆而有意义的决定。” 无书图书馆在美国大学也是极为罕见的,它反映了弗罗里达州莱克兰地区对于大学教育中高科技运用的雄心壮志。弗罗里达理工大学希望能在坦帕和奥兰多之间建立一个科技走廊。图书管理员则不再埋头整理大量的藏书,当然,他们也没闲着,而是设立了“成功柜台”,指导学生们查找资料和归类整理。该校还加入了周边大学的图书借阅项目,如果真有读者需要读纸质图书,图书馆可以协助从佛罗里达州其他11所大学借阅。

               当然,对于无书图书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图书馆不同的人对此看法并不一致。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传播策略部主任戴维·希斯科认为:“这真是大胆的举措。”  他表示,纸质书籍仍必不可少,他说:“我们每年要借出1200万份资料,其中有40万份纸质资料。我们从不认为放弃纸质书是现实的做法。”   而芝加哥大学的图书管理员则对此表示赞同,临时馆长艾莉斯·施赖尔说:“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各司其职。我们的理念是两者都很重要,都应该为人所用。”   尽管可以看电子图书,但许多学生还是更喜欢纸质图书。芝加哥大学大二学生凯西·金说:“纸质书可以拿在手上读,这和直接在网上看电子书的感觉很不一样。”

              虽然有些学校不买电子图书馆的账,但佛罗里达州这所理工大学的学生看起来对学校开启电子图书馆先河这一举措却赞赏有加。大一新生洛根·米切尔很享受这种快速查询信息的方式。他说:“从纸质书中查找信息,你得一页一页地看。而用电子书,你就可以直奔重点。”  另一大一新生德鲁·戴维斯说:“我觉得这真是太神奇了。这是在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一大步。”  其实该图书馆也并非完全无纸化,它仍保留了打印服务,但不提倡过多使用打印机。



注: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参考资料:

http://www.usnook.com/study/news/other/2014/0826/110576.html 

http://www.chinadaily.com.cn/interface/toutiao/1139301/cd_18534492.html 

http://lx.huanqiu.com/2014/lxnews_0901/721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839423.html

上一篇:致小邪: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下一篇:落日晚霞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65 刘洋 许培扬 王启云 侯沉 李学宽 应行仁 张慧铭 秦歌 余昕 李土荣 闵应骅 曹建军 李健 杨思洛 曾泳春 杨正瓴 鲍海飞 赵斌 曹聪 苗元华 王春艳 武夷山 汪育才 刘桂锋 刘艳红 张忆文 余世锋 吕乃基 唐凌峰 徐长庆 王晓光 鲍博 陆俊茜 孟浩 钱玉忠 王芳 孔梅 彭真明 曾新林 蒋永华 周春雷 陈进斌 袁圳伟 王世喜 wyhzj ldongm xqhuang dulizhi95 yhq220 lwlu yunmu bingqc slh2012 ztanztan zjzhaokeqin shenlu cbinq biofans cgl400 hydi zhoutong eastHL2008 yanjip jiareng mz010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