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do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dongxiao

博文

潮汐再科普与再计算

已有 12826 次阅读 2016-7-28 12:55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我之前写过几篇潮汐的科普,并且计算了潮汐高度随角度的变化。但这个计算忽略了一项。因此,我重新计算一下。顺便再从概念上讲讲。


古代中国人就知道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起的。牛顿在发现其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之后,对月球和太阳引起的潮汐进行了计算,但据说有错误(由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只用了简单的几何和代数,其计算非常繁琐,现在很难看清)。在电影《Interstellar》中,浅水出现非常高的潮汐,应该算是过度科普。那么潮汐是怎么引起的呢?

很多人以为月亮在头顶上时,它对地面引力最大,于是把水吸起来了,好像是吸尘器吸篮球上的水一样,但这是一个错误的图像。实际上,地球是一个自由物体,在引力中相当于自由落体,在上面是感觉不到外界(如太阳与月亮)引力的。这跟神舟飞船上的宇航员感觉不到地球引力是同样的道理。但感觉不到引力是一个近似。因为地球引力是不均匀的,宇航员身体不同部分受到的地球引力有细微的差别,如果宇航员头朝地球,头离地球近,头受到的地球引力比脚受到的引力略大,这个力的差别对宇航员来说好像有力在拉伸。这就是所谓潮汐力。由于人的长度远远小于地球轨道半径,这个力差非常微小,人感觉不到。如果人往黑洞里掉,开始也会毫无感觉,自由落体完全失重,但当靠近黑洞中心时,头脚受到引力差很大,或者说潮汐力很大,就会受不了了。



类似的,在月球引力下,地球获得相应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计算可以把地球看成质量集中于地心的一个点,可以通过月-地的万有引力除以地球质量计算。但是由于面对月球的一面受到的月球引力大些,月球在这一面导致的加速度应该比地心的加速度大,这就造成了涨潮现象。有了这个物理图像,剩下就容易了,我们需要做的是计算月球(或其他天体)在地心的引力与地心外引力的差。

如下图。地心在原点 O,天体质量为 m,x 轴是地心 O 到天体中心 Q 的连线,现在我们计算离地心距离为 r某点A的潮汐力, 角度 <AOQ 为 $\theta$ 角度 <OAQ 为 $\phi$ , 地心到天体距离为D。

tide.jpg
潮汐力 f为


$\frac{\vec{f}}{Gm} = \frac{\vec{D} -\vec{r}}{|\vec{D} -\vec{r}|^3} - \frac{1}{D^2} \hat{x} = \frac{1}{D^2 - 2Dr \cos\theta +r^2}(\cos\phi \hat{x} - \sin\phi\hat{y}) - \frac{1}{D^2} \hat{x}$



当OQ距离 D 远远大于 r,我们近似有


$\sin\phi \approx \frac{r \sin\theta}{D}; \hspace{0.5cm} \cos\phi \approx 1 - \frac{r^2\sin^2\theta}{2D^2}$


代入上面的公式,我们发现 $1/D^2$ 项抵消了。保留到 $1/D^3$ 项,我们有


$\frac{\vec{f}(\vec{r})}{Gm} =\frac{r}{D^3} \left(2\cos\theta \hat{x} - \sin\theta\hat{y}\right)$


之前的计算没有考虑后面这一项,只计算了x 方向。潮汐力计算出来了,怎么计算潮汐高度呢? 如果水面达到平衡,那么水面各点的引力势相同,因此,我们以地心为原点,计算潮汐力的势 V ,


$\frac{-V(\vec{r})}{Gm} =\frac{r^2}{D^3} \left( \cos^2\theta - \frac{1}{2}\sin^2\theta\right)= \frac{r^2}{4D^3} \left(3\cos 2\theta+1\right)$


或者说


$V(\vec{r}) = -Gm\frac{r^2}{4D^3} \left(3\cos 2\theta+1\right)$


潮汐高度 H 等于 上述势的地表值除以 重力加速度, 利用 $g = GM_e/R^2$
(M_e 为地球质量)。


$H_{tide}(\vec{R}) = - V(\vec{R})/g = \frac{m R^4}{4M_e D^3} (3\cos 2\theta+1)$


其中是造成潮汐的天体质量,为地球质量,为地球半径,为地球到天体的距离,是该地点与地心的连线与地心--天体连线的夹角。由此公式计算出月球产生的最大潮汐高度为40厘米,太阳引发的潮汐高度为16厘米。

上面的公式里有个精确的整数2。这意味着每天要涨两次潮。一次是正对月亮,明月当空,一次是当月亮在地球的背面。


补充:


其随位置(角度)变化图示如下
tideplot.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993185.html

上一篇:科普量子缠绕
下一篇:潮汐科普之殊途同归
收藏 IP: 24.7.123.*| 热度|

7 徐令予 蔡小宁 田云川 籍利平 mxt110 apple79 xiyouxiy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