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安全博客 Behavioral Safety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g66 行为安全-用科学方法长效地解决“违章行为”

博文

关于24Model的一些疑问的解释

已有 4313 次阅读 2016-10-23 18:54 |个人分类: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解释, 疑问, 24Model

关于24Model的一些疑问的解释

1、怎样用24model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采用采用国家标准或人、机、料、法、环等方式辨识有何不同?

答:危险源的定义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点击阅读:几个标准中的危险源(hazard)定义及分析)。

要使用“2-4”模型,只能使用其关于危险源的定义(请点击:危险源:指事故的来源。事故的所有原因危险源,危险源也是“隐患”,否则逻辑上会出现矛盾。不使用2-4”模型,那就另当别论了。定义了危险源,自然就可以识别危险源了。24Model上面的五个组织内部原因模块都是危险源,都需要识别出来。 也可以参考:关于“人机环管”模型和“2-4”模型相关问题

2、心理、生理是两个重要的问题,培训时该如何做,24Model中未明确说明。

答:24Model确实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心理训练,在现实中一直都有做法。需要进行事故统计分,找到与事故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然后用一般的心理训练做法改善心理状态就可以。但是,迄今为止,就我所知而言,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工作都不是很有效,应该是都没找到与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找不到、解决不了的,那只能以后解决了。解决能解决的、改善能改善的。 当前,我们还没有能力解决所有问题,解决一部分已经很好。生理问题也和心理问题类似。

3.在对不安全动作进行分析时,建议为企业提供一些规定的动作(标准),便于企业分析。

答:这个已经不用提供了,哪个企业(组织)都有很多的安全标准、安全规程、规章制度,那上面的规定就是动作标准。训练、培训员工的目的就是遵守,不遵守规章,自然就是不安全动作。24Model中识别标准有三条,一是,合规(假设规章都是安全的),二是,无规可对照的,就看该动作以前是否引起过事故(事故已经定义了),引起过事故的动作就是不安全的动作;三是,无规可合、以前没引起过事故,那就看危险评估的结果了,评估为安全的动作就是安全的,评估为不安全的就是不安全的。评估方法需组织做个规定。

4.安全文化的定义,建设方法是什么?培训方法建设安全文化时,安全文化水平可否量化测量?

答: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有人说有200多种。24Model采用的定义:安全文化是组织拥有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体现的安全理念(或叫安全指导思想、价值观、信仰、宗旨、愿景等,含义都类似)。还是那句话,采用24Model,只能按照这个定义,不采用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否则逻辑上会出现矛盾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文化是组织整体的,不是个人的;是专业的,不是一般意义的;安全文化是四个字的整体名词,不是安全和文化两个词汇的组合。24Model采用的安全理念有32个(尚不十分完善,所以32个不是绝对的,有时数量多少会有些变化,但无论数量多少,内容必须全部包括),根据这32个元素,设计有问卷和软硬件在线测量系统(2006年的专利),已经测量、得到了50多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数据,和国外的数据可以比较。可以说,量化在10年前已经实现了,虽然这个量化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但它是和24Model对应的。培训方法建设安全文化,其目的就是使组织成员提高对32个元素的理解程度,其理解程度用所设计的测量系统测量。

5.组织层面的行为中是否应该包含领导(高管)的决策行为,而不应该将其归在个人行为。

答:这个问题,已经在这篇博文(24ModelHFACSSCM的比较(最后加了一句))中回答了,请参考其中的“四”。其实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关于组织行为的定义,是24Model对1990年瑞森的瑞士奶酪模型(SCM)做出的重要改进之一。还有一个重要改进就是危险源的定义和SCM的危险源定义不同。

6.使用24Model做培训,步骤和方法过于复杂?

答:不复杂。一个基本思想是,知识就是安全、安全就是知识。理解了24Model后,做法就比其他模型简单很多,用其他模型将更复杂。不简单的话就没必要开发这个模型了。

其他疑问,还可以参考:关于24Model的几个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3730-1010431.html

上一篇:关于“人机环管”模型和“2-4”模型相关问题
下一篇:中国安全科学的国际地位一瞥
收藏 IP: 222.168.27.*| 热度|

2 李威君 陈萍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