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中医康复学与肿瘤康复

已有 5042 次阅读 2008-12-1 21:28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中医| 肿瘤, 中医康复学

    中医除了可以治病以外,对于疾病和虚弱状态等的康复也是素有良好的口碑康复医学已经成为一门热门学科,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中康复医学、养生学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从广义来看,中医养生学包含了预防养生与疾病养生两方面的内容,后者又具有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宗旨,即促使肿瘤患者、残疾者、老年病者、慢性病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只是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并未将这一问题系统化、规范化和独立化。

    从历史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康,安也”;《尔雅·释言》:“复,返也”。即康复为恢复平安或健康。古代医籍中的“康复”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如《续名医类案·带下》载:“毛达可妇人罹患带下病,如法调理,康复如常”。②指精神情志的康复。③指正气的复原。进入8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康复学的介入,中医学中“康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功能康复是康复医学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主要是重病体弱者、残疾者,以及肿瘤、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能障碍者。  

    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肿瘤患者、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者,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他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和使之重返社会。 

    在中医古籍中,对病情程度的评测方法早有记载,如《金匮要略》:“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但对功能障碍的评价则尚无明确记载因此, 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观点是中医传统康复学走向现代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中医康复疗法疗效时,多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功能评估和分析方法,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程度和观察康复疗效。这是中医康复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中医药治疗是肿瘤康复的重要措施,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神农本草》记载了中药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斑蝥“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元代《丹溪心法》记载腹部积块的治疗,用莪术等活血中药“行死血块”。近50年来我国学者的研究工作已经证实,古代医学家用以治疗肿瘤的人参、黄芪、斑蝥、莪术、灵芝等中药,都具有增强、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疗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是目前已知数百种有效抗癌中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49302.html

上一篇:营养过剩已成为国民健康大敌
下一篇:癌症“偏爱”老年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