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不做工匠——沟通、帮助和安慰,同样重要

已有 4146 次阅读 2008-10-9 21:18 |个人分类:医学与人文| 沟通, 工匠, l临床

     作为一个有大半时间与病人接触的临床医生,笔者第一次知晓前所提到的那段格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时,感受到的是震惊和深刻,它点出了临床工作的真正旨趣所在。至少笔者强烈体会到临床接触病人过程中,纯医学手段、方法和药物等有时仅仅起着部分作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接触初诊癌症等重症病人时),善于沟通、帮助和安慰更有先导性作用。下述案例很能说明些问题:
一位京城从事管理的朋友告诉我们他的求医体验。因怀疑自己有糖尿病,去某赫赫有名的医院,找到了这方面的权威,先后两次。第一次,该医生与他晤面约十分钟,对话时间大概30多秒,简单地问了些问题,然后填了20几张化验单,关照他怎么去做化验。第二次,求诊时间大约12分钟,医生用了近10分钟看化验单,一边自言自语,然后约1分半钟在写处方,开了四种药,又用半分钟简单介绍了服用方法,整个治疗结束了。两次共对话约10来句。整个过程中,权威态度和谐中带有一种威严的冷峻。一般看来,这位权威所做的,非常符合医疗规程。医学就是科学,既然要作出明确诊断,就需要充足的“证据”,需要尖端诊疗技术和尽可能多的检测。非常合理,无可挑剔。然而,总觉得在这一过程中少了些什么,而少的也许正是医学的核心内容。至少,这位求医者感觉到很不满意。
很显然,缺乏沟通、帮助和安慰,人的医学就抽去了她“人性”的一面,抽去她活生生的“灵魂”,这与兽医和修机器的工匠又有什么两样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42092.html

上一篇:只有预防 才能远离癌症
下一篇:胃以喜为补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