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患者在医患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已有 3720 次阅读 2007-12-4 13:47 |个人分类:医学与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既是医患间的交往合作,患者的作用就不允许忽视。何况,生病的是患者,祛除病症、恢复健康的主导因素也在于患者,医家只不过起着重要的、有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外在因素。故中医重视患者在医患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史记·扁鹊传》即告诫曰:“病有六不治。”《素问》亦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得。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后汉书》记载名医郭玉枝高超,治贫贱常中,治贵人时或不愈。帝乃令贵人赢服变处,一针即差。召玉诘问其故,对曰:“夫贵者处尊高心临臣,臣不怖摄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有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不为愈也。”导致这类医患相失,治之不愈的主因在于患者骄恣不论于理。

   某一青年医师随着名各伤科专家门诊,遇一复诊女患,症情稳定,专家诊毕,方欲处方,恰有电话,便起身离去,并嘱青年医师在原方基础上如何加减。医师照办,处毕递给患者,患者见系青年医师处方,面有难色接了过去。一周后满带愁容前来复诊,诉说了一大堆不适,并指出都是服了青年医师处方之故,要求老医师独自诊治。老专家检查了记录,未见任何差错,心甚疑惑,遂抄原方继服。又一周,患者满带喜容前来复诊,述说一服药即纳香睡眠安,诸症患退。此患者症情之大起大落显然是由于误会和对青年医师的不信任,这也是患者因素所致的医患相失。

   主因在于患者的医患相失表现还很多,如有的故隐症情,只予脉诊,以试医家;有的内有曲情,不愿实述,每致误诊;有的朝王暮李,更医不迭,医家难以着手;有的虽病,心不在焉,虽治也只打鱼晒网;有的尽管服药,却我行我素,将身不谨;如此皆为医患不得,难以期效。历代医家尤其强调治疗中患者不注意精神卫生,不善于适当克制情感的不利影响。唐容川谓:“吾临血症多矣,每有十剂之功,败于一怒。病家自误,医士徒劳,堪发一叹”。这些表现为患者合作消极所致的医患相失,往往使及时而正确的治疗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甚可殆误病情。因此,治病过程中患者也存在态度是否端正,合作是否积极等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自然在于患者本身,但并非与医家毫不相干。《灵枢·师传》就:“ 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纵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顾之则加其病”为例,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听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应运用多种方法,包括针对性的疏导和积极祛除其痛,以感染患者,纠正其错误态度,从而与之建立相得关系,以便进一步帮助患者祛除病患,恢复健康。《内经》的这一精神很值得重视。

    医患关系已引起了医界的重视,美国学者恩格尔曾指出:“即使是应用合理治疗。医生的行为和病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力地影响治疗结局,或更好一些、或更坏一些。例如糖尿病人时胰岛素的需要量变化很大,随病人对他与医生的关系如何感觉而异。”另两位学者T·S·萨斯和M·H·荷德则提出了医生——病人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型。国内最近也有人探讨了这问题,中医学强调的医患相得思想,体现了一合理而科学的医患关系模型,它不仅值得医学理化工作者重视,更可供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借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12043.html


下一篇:有时,毅力比药物更重要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