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谁损害了我们的食物链?

已有 4515 次阅读 2016-3-24 17:23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 食物链, 健康代价, 生物放大

谁损害了我们的食物链?

蒋高明

 

在资本话语权下,在所谓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下,农业离其原有的属性原来越远。不仅食物营养成分发生了改变,更造成食物链污染,不少人因此付出了沉重的健康代价。人类食物链发生的变化,归纳起来表现为一些15项技术的应用或滥用:

 

一膜:即农膜的大量使用,这又可分为两类,即用农膜支撑起来的空间,蔬菜、水果、甚至中草药都在里面生产,尤其生产反季节食物,最近有人试图以“植物工厂”名义在里面生产粮食。其优点是持续供应食物,缺点是将植物“圈养”,高温、高湿、连茬种植容易使植物生病;反季节大棚中农药、化肥用量远超过普通农田;其次是在露天地面覆盖,即抢春,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地膜对温度的调控作用,似已退居其次,转而防控杂草,如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膜。农膜在干旱区还兼有集水功能。地膜下的环境也是高温、高湿,且化肥、农药、除草剂也封闭其中,植物非常容易生病。庄稼生病又依靠药物,这就加重健康风险。

 

二料:这二料包括肥料和饲料。其中肥料中还包括化肥和商用有机肥,化肥的问题已经谈了很多,除了污染外还有残留;商用有机肥如果是正规来源的,似问题不大,但用城市底泥或集约化养鸡场的有机肥,还是有一些问题,主要是重金属、抗生素等超标。饲料已经用于大部分动物养殖,从陆生到水生,饲料添加的东西有很多,不单纯是粮食,添加的东西包括海洋产品、屠宰场废弃物、微量元素(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甚至还可能有安眠药之类的非法添加物。

 

三剂:即除草剂、膨大剂、防腐剂。目前农民种地,除非是留给自己吃的,几乎没有人工除草了,都要借助于除草剂。除草剂的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草甘膦、乙草胺等,除草剂对土壤生物的伤害很大,对人体也有不利营养,如草甘膦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潜在致癌物。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主要让植物发生异速生长,产量上去了,但质量下降了甚至有害。防腐剂是在食物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是延长食物保质期,但防腐剂对于人体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似缺乏研究。

 

四素:即激素、抗生素、微量元素、维生素。这四素大多用于动物养殖,促进动物生长,以提前上市,但健康风险堪忧。激素尤其性激素宜造成儿童性早熟;抗生素顾名思义是抵抗生命的,抵抗的是细菌那样的生命,但如果食物中有残留,等于吃食物的同时没有病吃药;微量元素以重金属为主,长期使用就不是微量的,而是大量的,除了污染环境,还易在食物链中累计,通过生物放大作用,最终进入人体;维生素种类繁多,一些是动物必须的,一些也是人体必须的,但维生素失衡同样对人体不利,尤其特殊人群如儿童、病人、孕妇、老人等。

 

五抗:即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虫、抗除草剂。这五抗目标的实现主要从种子基因改造完成的,即通过争议十分激烈的转基因技术实现。这是典型的用一种技术试图解决其他技术造成的问题思维定式,即用机械还原论观点指导出来的技术。上述一、二、三、四加起来是10个违背生态学规律的技术,造成动植物生病或虫、草害爆发是可以预料的,但人们不从源头找问题,而是继续在错误的路线上狂奔。在自然界中有没有那种“五毒”不侵的植物呢?显然有,但人类的祖先肯定不会选择那样的植物当食物。也就是说,生物技术专家通过所谓的高科技,让原本不带毒的植物变成带毒,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至今并没有定论,只是在一些实验动物中发现一些影响,或影响较小,或致癌。但老鼠不是人类,具体转基因如何影响人类需要严谨的科学实验能够说明问题。转基因最大好处是有利于种子垄断,农民不能留种,商业公司实际上是发的环境灾难财。“五抗”如果全面实现,则意味着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人体健康质量下降是在所难免的。

 

谁偷走了我们的健康?根本原因是那些弄脏了我们食物链的人,是那些向人类食物链“投毒”的人,这个过程是在消费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逐渐发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是资本逐利的结果。当消费者在惊呼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光鲜,越来越耐储存的时候,他或许不知道这一切是有健康乃至生命代价的,这就不难解释医院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病人了。在生产那些有害化学物质的时候,就污染了空气、地下水和土壤;在开采那些化工原料的时候,就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使用那些化学物质的时候,农民首先受害;在消费那些含农药、化肥、激素、重金属、抗生素、转基因成分的食物时,人体的免疫力可能就下降,长期下去人不生病都难,还可能造成人类的繁殖障碍。商业医疗模式并不能对你的健康保驾护航,唯有消费者醒悟过来,发起一场由城市市民引领的厨房革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964747.html

上一篇:中国环境报: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博客更新不了为什么
收藏 IP: 210.73.6.*| 热度|

6 刘洋 姬扬 谢平 刘闻铎 尤明庆 王兴民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