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谁种地谁吃亏:产粮大县多为贫困县说明了什么?

已有 3674 次阅读 2015-8-23 20:15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生态农业, 粮食安全, 贫困县, 产粮大县

谁种地谁吃亏:种粮大县多为贫困县说明了什么?

蒋高明

 

今天的新华网播发了下面的消息:


http://news.jxnews.com.cn/system/2015/08/22/014184425.shtml


新华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王宇)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的一份调研报告称,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近四分之三的我国800个产粮大县中,国家级贫困县却超过百个,贫困人口达3600万。粮食产量与县级财力“粮财倒挂”现象十分明显,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在22日于此间召开的“中国粮食安全与八百产粮大县城乡统筹发展高端论坛”上,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会长王巨禄介绍,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在对全国800个产粮大县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实施800个产粮大县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建议》的调研报告。报告认为,粮食生产占全国粮食总产量73.64%的800个产粮大县,一直都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但这些产粮大县的发展普遍落后,综合城镇化率仅为24%左右,国家级贫困县竟达105个之多。许多产粮大县仍是财政穷县,日益陷入粮食贡献越大、地方财政收入越少、农民收入越低、经济越落后的怪圈,已严重影响地方政府抓农业生产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给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粮食主产区人均财政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八成,产粮大县多是财政穷县。以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省为例,该省的70个产粮大县中,43个县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21个县是省级或国家级贫困县,60个县要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运转。

报告建议,鉴于800个产粮大县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上的特殊地位和贡献,应从战略上考虑,尽快将制定实施800个产量大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尽快摆脱国家粮食生产的“高产穷县”状况,通过政策指引、制度拟定、规划布局等方式作出部署,对项目、资金、措施等做出安排。

记者同时获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22日还成立了专家智库委员会。智库的成立,有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下一步相关课题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从上面的报道来看,如果我国粮食真的如有关部门宣称的那样,实现了十一连增,我国生产了6亿吨粮的话,我国800个产粮大县贡献了4.5亿吨,即贡献率为75%,遗憾的是,800产粮大县中,国家级贫困县105个,占13%。且不说其他的县是否为省级或其他类型的贫困县,产粮大县中发达的似乎不多,总收入连国家的平均水平都达不到,还差20%。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在当前市场化农业提前下,谁种地谁吃亏。

 

笔者掌握的信息是,我国的粮食安全还是很不容乐观的,进口粮达到9000万吨,逼近1亿吨,如果将大豆折算为主粮,早就突破亿吨(大豆的产量远低于小麦玉米)。进口的粮食够2亿人吃。

 

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中,有50%的省份粮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等自足率只有12%-56%,粮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省份,自给率150%-375%;而甘肃、宁夏、江苏、湖南、四川等刚好够用(自给率102%-107%),几乎无粮可调。

 

笔者有幸参加了上述会议,并被选为小康研究会专家智库高级研究员。在会上,我呼吁国家重视生态农业,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愿意种地,释放城市的消费力量,带动新型产业经济发展,同时破解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保障难题。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释放严重,60%以上的化肥,80%以上的农药并没有用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或为作物健康保健护航,而是进入环境,污染了环境好食物链,造成国民身体素质下降。

 

而告别农业不安全要素或适当利用少量化肥和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则城市消费者爆发的购买力,可以让上述产粮大县很快脱贫致富,这在当前实体经济下滑、虚拟经济充满风险的形式下,不失一种上上策。

 

假如三个城市家庭消费一个农村家庭的有机食品,美国城市家庭消费2万元,则一个农村家庭的就可有6万元的毛收入,因为生态农业付出的主要是人力成本,加上加工与销售收入,一个农村家庭年收入可在6-10万元之间。他们就不会考虑进城打工,农村三留守问题局可以迎刃而解。3个城市家庭中,2对老人和13口之家,为7口,支出的费用占其年收入的10%左右;农村家庭中2个老人2个年轻人3个孩子,为7口人,即使平均使用7亩土地,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下,也能够满足14口人主粮问题。

 

这样算下来,用7亿亩耕地(可以是低产田)发展有机农业,用剩余的10亩耕地为牲口生产饲料,并用1亿亩耕地生产蔬菜,中国的粮食根本不用进口。市场带动了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同时产生了大量就业机会。

 

作为优质农业的前提条件,从事农业的农民必须在专家指导下,告别农业中的有害物质,生产好口感健康的食品,否则城市消费人群的购买力无法释放出来。国家的相关配套政策也应当到位,尤其有机认证。

 

这样的话,生态农业满足的不会是小众,而是大部分城乡居民(一线生产的农民最先满足)。国家对农业补贴、环保治理、医疗投入的大量补助也应当向从事生态农业的人群倾斜。否则,将来将没有人愿意种地!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也参加了上述会议,他发言的要点见下面的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8-22/7483213.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915385.html

上一篇:弘毅生态农业有感
下一篇:试为国家粮食安全献言三策
收藏 IP: 58.58.92.*| 热度|

5 姬扬 吕洪波 曹俊兴 ljxm gengshudong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