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PGS沃野论坛: 生态农业与生态系统健康(一)

已有 3467 次阅读 2014-3-27 22:25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态农业, 城乡互动, 生态系统健康

本报告根据在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报告录音整理,感谢会议主办方文章记录。详细内容见:http://www.yogeev.com/article/47663.html


生态农业与生态系统健康(一)

蒋高明

今天跟大家交流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现代农业的技术特点,我们现代农业到底用了哪些技术,这些技术是不是可持续的。第二,现代农业的环境代价,我们生产了那么多食物,尤其这个食物是廉价食物,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了,在餐桌上浪费非常严重。为了生产这样的粮食,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什么要造成这样一种农业呢?它是市场化农业带来的大的问题。食品监管的时候出现很多漏斗。有没有出路?我们这个出路就是用生态农业的办法来破解食品安全的难题。最后介绍一下我们团队在山东的生态农业实践,今年是第八个年头了。

一、关于农业的几个概念


第一,什么是现代农业?一般领导人最容易理解的现代农业就是大规模、机械化、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化学化、规模化的农业。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人力的成本。我们知道在发达国家尤其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非常少。大概在美国纯农民、农场主、农户只是占到人口比例的1.8%98.2%的人是靠这1.8%的人来养活。所以人力成本是非常高的。农场主都是中产阶级以上,或者是富人。他不可能花那么多的力气来生产安全的食品给你。他必须要政府的大量补贴,才能生存下去。同时他的生产效率是很低的,他没有办法和我们精耕细作的模式比较。

第二,传统农业。一般人理解为小农经济,以精耕细作为特点,是劳动密集型农业。它的优势是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为精耕细作的效率高,可以避免很多的问题。我们非常头疼的病虫害问题,在农民眼中很好解决,比如连茬种植。可是在大农业中他种了玉米就得年年种玉米。

第三,有机农业。符合生态学规律,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添加化学合成物质,不能使用转基因技术的农业模式。一般价位在发达国家高出50%以上。在中国35倍可以接受,有的可以炒到10倍以上。我觉得三倍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价位。

第四,绿色农业。允许使用少量的化肥,基本上很少使用农药。不能使用地膜技术。这是我理解的。

第五,无公害农药。化学残留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人类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第一,小农经济,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长,有几千年的历史。尤其我们中国的男耕女织为代表,男人有力气可以种地,女人力气不大可以织补,解决了衣食住行的两个大问题吃饭和穿衣。中国古代人没有交流的大规模迁徙的特点。我们知道父母在不远游,衣解决了,食解决了,他出不了远门,在农村呆着,也能住。这样非常可持续,但是效率相对低。以前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电力没有,机械更没有,地下水、其他的水你也没有办法用。但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这种形式如果加上新的技术,它的效率将是非常高。在农村一家种六亩地。一亩地产出来的粮食够他一家人吃的,剩下的五亩地生产的就可以高价卖出去。但是这个劳作辛苦。劳作辛苦怎么解决他?也必须要减少繁重的劳动,用一些技术来替代他。

第二,合作农业。它的优点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缺点是容易产生大锅饭的思想。现在的农业走到今天,也存在一些新的合作,如果不合作,压榨小农,我们将来吃饭就没有人愿意种地。只有国家来种地。只能国家投资大量钱雇一些人力。农业八字宪法中(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人是非常关键的。人必须要去管理这八个要素。要满足作物生产的水热条件、营养条件,有了病虫害要提前预防控制它。甚至作物之间还要进行合理的搭配。间作套种都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从事农业必须要有很严格的农时,就是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这是在人类历史上非常大的发明创造。什么季节干什么事,你错过了再去改是非常麻烦的。我们实践过程中,学生不知道节气,他草还没有长出来的时候不除,等长大了就不好除了。增产必须增效,光是增加产量,农民没有什么效率,这种农业也不可持续,就被淘汰了。谁也知道农业重要,但是农业大学的学生都不愿意回家种地,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变成了弱势的行业。他不挣钱。那么应该怎么办?应该把农业变成一个产业。从事农业的人变成一个职业。你应该叫他农人。现在我们的农民肩负着双重责任,以前工人就是做工的,农民就是种地的。现在我们给他一个名称叫农民工,又要种地,又要做工。现在可以想一想他们的压力很大。城市基本上是农民建立起来的。我们国家的工人呢?把他们赶下岗了,最终发展了很多的房地产,把老百姓的钱都吸引到房子去。可是建了房子不是为了居住的,而是为了牟利,为了升值。

所以,合作的特点有一个好处,他可以在市场中变得强大起来,他有保护的一点。耕种、种植、肥料、水利、虫害防治,产品后续加工、物流、市场。农作物在农村加工,他可以吸引很多的就业。河南有一个南街村,他曾经单干过,走不下去又把土地合作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共同富裕,结果现在南街村就变成了一个很成功的模式。当年的红旗渠,这是在人民公社时期建立起来的。把山西漳河水引到河南去灌溉。当时条件非常差。农民自制土炸药,用一些原始的工具沿着山上修了这么一道世界上最长的山地人工渠,可以讲非常的壮观。但是如果放在今天就做不到。今天放着十倍的价钱再修复这红旗渠,居然做不出来。我去现场看,现在红旗渠引来的水竟然是污水。里面含着重金属、有害物质,根本不适合灌溉。

再看南街村。今天变成了合作化促进了乡村就地城市化。因为他有工业,加工食品、方便面,农产品的原料已经不够了,他在这儿产生了自己的工业,集体没有解散。今天他已经实现了吃饭不要钱、用天然气不要钱、看电视也不要前了。可以讲共产主义在他那儿实现了。他也不存在小偷流氓问题。从幼儿园上到高中。他是就地的城镇化。不需要把农民赶到城市去,而是把城市要素搬到农村。他也有污水管、无线网。他现在有一点点农田,他有专门从事农机具、专门从事肥料的人。但是很遗憾他目前为止没有做出生态农业来,还是传统农业。

第三,家庭农场。最近中央也提倡我们要建一些家庭农场。美国的大中型农场、欧洲中型农场、日本的小型农场。以家庭经营为单元,依靠大型设备,规模经营,它比我们当年大的合作、人民公社合作还要差一些。但是它现在人少了以后,必须依靠大型设备规模经营,必须依靠政府补贴。如果不补贴走不下去。美国农场主的收入40%左右来自于补贴。它的优点是规模大,缺点是多样性低,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效益都低。它为什么低?因为他没有人了。一个农民经营一千亩地,你让他累死?他不可能给你那么多类型。可是现在一千亩地,我做实验的小村庄,生产一两百种食物,粮食作物、谷物、蔬菜、水果、甚至蘑菇,肯定得上百种以上,他有三五百人在从事这个行业。一个人累死他也没有办法做。再好的东西也需要人干。美国做粮食,美国29亿亩耕地,他的耕地质量非常高。开垦的历史短,意味着质量高。中国18亿亩农田,15亿亩来种粮食的话,我们开垦了五六千年了。美国的29亿亩耕地才产了三亿吨粮。中国大家都知道的数据是六亿吨粮。我们无论是单产还是总产肯定是比他高的。一个人经营土地上千亩,十亩地才产一千块钱,一亩地就产生一千块钱,到底哪个效益高?所以下一步一定是高效益农业。先让一部分人吃起来,他是肩负着环保责任。如果你不这么吃,你买廉价的食品,你就得花很多钱买药吃。在美国他收入里面11%买廉价食品,收入的17%买药吃。一只手向嘴里递食物吃,另外一只手递药品,都到你内脏里去,你的身体肯定受不了。可以在少量的土地上生产更多、它的效益高。他不用出去打工,可以在家里满足他的粮食安全,他吃的都是有机食品。

第四,公司加农户模式,这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这个模式就是,公司负责市场,农户负责生产。优点是降低经营成本,缺点是质量监控困难。中国的诚信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已经到了互不相信的时候。你说你有机,我怎么相信你?你告诉他,我有认证,国家认证、欧盟认证,消费者还是打鼓。小农做不到。小农可能是非常安全的。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座的各位吃的花生油怎么生产出来?工厂不可能炒熟了给你压出来。农民可以做到。其实农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的。如果农业不是劳动密集型的,你吃的就是工业化食品。因为质量监控困难,所以出现了三聚氰氨事件的崩溃。三鹿奶粉倒掉了。因为农民总想赚钱,他卖奶的时候,奶少,往里掺水。一检验的时候,氮含量低,氮是怎么测的呢他是以含氮量再折算成蛋白质含量。所以他只要有氮元素就行。有机氮、无机氮都可以。结果他他加的是三聚氰氨,把我们的孩子喝死了。这是一个教训。


(本文根据作者在PGS沃野讲堂演讲实录整理)


PGS是参与式保障体系的简称。PGS其基于当地利益相关者的活动,对生产农户进行评估,并建立在信任、社会网络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之上。(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s are locally focuse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They certify producers based on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and are built on a foundation of trust, social networks and knowledge exchang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779754.html

上一篇:环保部绿叶杂志:生态平衡的耕作之道
下一篇:PGS沃野论坛:生态农业与生态系统健康(二)
收藏 IP: 210.73.6.*| 热度|

2 孙根年 张庆费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