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
2010年7月28日12时,穿越吉林市永吉县的温德河出现洪峰,永吉县经济开区内的新亚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吉林众鑫集团两家企业的库房被洪水冲毁,7138只化工原料桶被洪水冲入温德河,进而流入松花江。在松花江里翻腾的化工原料桶,冒出的白烟,让人们重新想起了5年前的松花江水污染,人们条件反射般地涌入超市购买瓶装矿泉水:吉林市区于28日持续了半天的抢购瓶装水热潮;当晚,夜幕下的哈尔滨,掀起了一股抢购瓶装饮用水的高潮,比平时多卖十倍的水。
松花江化工原料桶事件,再次让环保部的神经紧张起来,5年前,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就是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而被免职的。事件发生后,环保部于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紧急部署沿松花江增设了7个监测断面,加强水质监测。
后来了解到,进入松花江原辅料桶内装有三甲基一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物质,每桶约重170公斤,密封性较好,其中三甲基一氯硅烷约2500桶。三甲基一氯硅烷遇水分解为盐酸和三甲基羟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遇水分解为氨和六甲基二硅氧烷;三甲基羟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均属无毒化学品。
即使如此,对松花江环境安全造成巨大隐患。吉林省在松花江沿线设置多道拦截点,全力打捞,截至8月1日16时,吉林省共打捞出6387个原料桶,经8支搜索队伍搜查,还另外发现并锁定684个原料桶,没有一只化工原料桶流出吉林省境外。这次洪灾惹出的化工原料桶的麻烦,由于多方努力,至少没有引起与俄罗斯的国际纠纷。5年前,“狮子大张口”的俄罗斯向中国政府索要100亿美元的水污染赔款,因为松花江里的污染已进入了其国土。
松花江捞桶“战役”,吉林省政府动员了1.2万名官兵投入“战斗”。“不让一只原料桶流入下游黑龙江省境内”,成为2010年大规模松花江保卫战的目标。在这场战斗中,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参谋长关喜志不幸牺牲。与其说,这场松花江保卫战是为了避免可能造成的水质污染,不如说,是为了安抚松花江流域公众对“化工”的恐惧。这是典型的企业惹麻烦,政府甚至军队出面出来平息的环境污染案例。
永吉县的经济开发区的化工厂建的实质不是地方。这个成立于1993年的开发区在1998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大约为25平方公里,共有企业100家,大多为小化工,为永吉县贡献了大约60%的财政收入。这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开发区地处吉林市饮用水源江段的上游,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就曾经指出,此地“选址不合理”,然而,当地政府为了GDP,还是沿江上了化工项目。建厂仅十几年,就使松花江两度蒙受化工污染之冤。这里,让我们再回顾一下2005年那场震惊中外的松花江化工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吉林石化苯胺爆炸,长约80公里的污染带顺着松花江一路向下,速度每小时3公里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在流经了舒兰、松原、双城等10余个市县之后,直逼拥有900万人口的哈尔滨。苏家屯段硝基苯浓度超标28倍!苯及其衍生物是生命的杀手——致癌、致畸形、致基因突变的“三致”化合物,并会伤及人的中枢神经、组织器官及造血系统。
松花江水污染,造成300公里下游的哈尔滨为此停水整整4天。拥有400多万人的哈尔滨市一度出现了水恐慌:饮用水被抢购一空;24日零时起哈市下令关闭取水口,停水4天;所有洗车、洗浴行业全部停业;从河北紧急调运700吨活性炭处理污水;从大庆紧急请来专业队伍打井948眼,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恢复哈尔滨的正常供水。400万人等水喝,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次。下游的俄罗斯也忧心忡忡,据当年俄罗斯的新闻报道,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城、阿穆尔斯克3个城市的151所中小学、136个幼儿园与学前班全部关闭,536家食品加工企业也暂停营业。造成了严重的国际纠纷。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最终导致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松花江不仅是哈尔滨的母亲河,它的水质状况更关系到沿江、黑龙江和吉林几千万百姓的身体健康,保护好它是环保工作者的责任。而地方官员的责任呢?然而,拿下环保局长,事情就得到解决了吗?
2005年松花江化工原料污染后,国家出台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规划中称,松花江沿岸排放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企业有157家,根据2005年环境统计数据初步分析,排放汞、镉、铅、六价铬、砷、挥发酚、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共60吨/年,排放石油类351吨/年,主要集中在石化、冶金皮革、电镀等行业。5年过去了,这些污染大户依然我行我素,最终演绎了7000只化工原料桶“炸弹”再次“袭击”哈尔滨的惊险一幕。
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为避免造成公众恐慌,吉林市政府不及时发布污染信息,寄希望于“通过丰满电站开闸放水,将受污染的江水稀释到达标水平”。他们盼望大流量的清洁水将污染物冲淡,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殊不知,这样做将治理的难度加大了。如果救火的时候就考虑到不让高浓度污染物流进江中,就不可能发生这么严重的水污染。对待进入环境的有毒物质,用水冲洗、稀释,不是治理污染,而是制造新的污染。进入松花江的硝基苯“不争气”,偏偏被国家环境保护局监测出来了。类似事件其它地方也出现过,十年前南京曾有人偷盗了一罐氰化纳,后来发现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就随手扔在路上导致泄漏。结果有关部门也是将氰化纳往路旁的水塘里冲,整个水塘被污染。本来只需几桶土就可以处理的事故,放大到以成百上千生命受危害的高度代价(氰化物是高致癌物质)。
后来,中央对掩盖松花江污染、并错误地放水释放污染物的当事人给予严惩。这是因为,当事人开闸放丰满电站水库清水,试图稀释松花江污染物,结果造成治理难度加大,造成哈尔滨400万人水恐慌,并由此引发了我们的邻居俄罗斯向中国索赔,我国政府也不得不向邻国道歉,使得本来为国内的污染事件国际化了。
空气、水、食物这些看似最平常不过的东西,紧张起来的时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它们关系的是活生生的人命。53年前,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使4000人丧生,其元凶是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硫,人因“喘不上气”来而丧生;50年前,日本熊本县水俣市甲基汞工业废水污染不仅毒死了大海中的鱼类,而且使食用这些鱼类的上万人生了一种可怕的怪病:手脚麻木,哆嗦,头疼,耳鸣,视力减退,听力困难,言语表达不清,动作迟缓,失去味觉嗅觉乃至死亡,致死者超过1400人;20年前,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造成31人死亡,数万人遣散。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浓烟滚滚过后,那些漂在松花江上的硝基苯,虽未造成直接的人员死亡,然下游四百万人受灾,这在全球恶性污染事件中也算够严重的了。即使苯在常温下极易挥发,但有些苯的合成物如五氯硝基苯,却不溶于水,对水体环境有严重危害。因此,吉林石化带来的并不是简单的哈尔滨停水数日,更重要的整个松花江的生态被破坏,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很难恢复。
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不仅是生产安全事故,而且派生出环境污染,下游的哈尔滨早就该对此引起高度警惕。然而,哈尔滨有关部门同吉林政府一样,明知道江水受污染,但以事件可能引起恐慌为理由,决定隐瞒真相,对外宣称停水只因“维修管道”,同时命令武警进入戒备状态,提防社会不稳。最终因为理由牵强,纸包不住火,才公开真相。实际上,11月21日,有关水污染的小道消息就在哈尔滨市民中传开,部分市民陷入恐慌,抢水、抢食物的人群拥进超市,手机通讯也一度瘫痪。后来再采取应急机制,应急的“成本”明显增大了,“防恐慌”造成“更恐慌”。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暴露的仅是我国环境污染事件的“冰山一角“。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以往对环境保护重视力度不够,我们的生态环境出现了很多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472599.html
上一篇:
国际先驱导报:“生态孤岛”上的有机试验下一篇:
中美学者弘毅生态农场论道未来农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