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与草共舞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植模式

已有 757 次阅读 2024-3-5 15:16 |个人分类:生态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与草共舞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植模式

王延静  蒋高明 刘茂胜  王华

 

创新就是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人类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任何理论都需要发展和进步。创新都是打破原有观念的束缚,突破旧理论的桎梏,把理论、认识深化发展一步,有时甚至是用颠覆性的技术革命,给世界带来新观念,新认知。

就像有病治病那样,旧的农耕观念,庄稼地里的杂草就是要拔除的,不管是“锄禾日当午”:顶着炎炎烈日在庄稼地除草,还是喷洒灭草剂,总之是必须把野草置之死地而后快。

实践出真知,经过多年坚持实践和研究,我们摸索出一套庄稼与草共生的种植模式,不仅节约了人工除草和农药灭草的成本,获得经济效益,而且还减少了环境污染而获得生态效益,同时增加了庄稼抗旱、保湿、降温、减少病虫害等能力,与草共舞的结果是不仅不减产,有些还因土壤肥力改善而增产。现将该研究成果简述如下

 

一、农药和化肥是双刃剑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技也是双刃剑。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只是产生了人类预期的积极作用,也带来意料之外的消极后果。

首先看农药的利和弊。农药用量的增加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害虫对农药产生越来越大的抗性,甚至出现从前未曾有过的新病虫害。农作物更因病虫害而产量下降。

有的农药残留时间长达10~30年,残留农药被植物根部吸收,积累在果实茎叶和根部,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体危害健康使用农药消灭害虫的同时,也会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和鸟类遭受毒害,而某些农业害虫却由于产生了抗药性,更加蔓延和猖獗。

据世界粮农组织调查,1965年使昆虫和螨类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有182种,1968年就增加到了228种,到1979年就增加到364种。在世界某地发现25种害虫中的21种已经对一种或多种农药产生抗性,抗有机磷农药的有16种。可以预计只要使用农药,害虫的抗药性就会持续发展,对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就会越来越多,而且缺乏有效防治害虫的作物也越来越多每年给当地农业造成巨大损失。 

由于反复的使用农药,有些种类的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那些对农药有一定免疫力性的个体,最有可能存活下来,并繁衍其后代。而害虫的天敌数目却减少了。捕食性昆虫往往由于喷洒农药而被局部的灭绝。当捕食性昆虫减少时,草食性昆虫便迅速繁育起来,从而又爆发更严重的虫灾。在虫灾爆发时,农民常常只能是加大农药的喷洒量,这样又进一步减少了捕食性昆虫重新建立种群的机会。在无捕食性生物的环境中,过去那些温和的昆虫也会变成主要害虫。现在果园里的主要害虫螨类是在果园大量使用农药之后才成为害虫的。许多昆虫,包括小麦以及某些棉花的害虫也都有相似的历史。由此,有些学者认为:“农药也许是产生农业新害虫的主要原因。”

再一分为二分析化肥的功与过。土壤是位于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层次,具有独特的组成部分,结构和功能。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4类物质组成。土壤的基本特性,一是具有肥力,能够提供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二是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输入的物质的能力。输入物质在土壤中经过复杂的迁移转化,再向外界输出。土壤如果受到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产品的质量,还会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和动物的健康。事实上,地球表面的耕地和牧场都在遭受着程度不同的污染,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农田就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污染物质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并随之积累起来,这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发生途径。

因此农药和化肥是污染土壤的重要因素。如果使用农药化肥不当,就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造成土壤的污染。

我们该怎么办?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认识前提,就是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更新传统的观念。 以科学的发展观,提高人的认知能力,通过发展农业新技术来完善生产方式,是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有效途径。因此农药化肥的负面效应,最终也得依靠新的科学技术自身的力量来克服,这个新的科技力量就是与草共舞的生产模式。

197265日,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 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呼吁“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协同一致,运用知识建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为了现在以及未来千秋万代,维护并改善人类的环境。” 人和自然的矛盾直接的是由人类的物质生存活动所引起的,因此它的解决也有赖于对物质生产的调节。与草共舞就是践行联合国的宣言,调节生产方式的创新模式。

二、如何保持生物多样性

保护昆虫平安越冬,走好生物防治的第一步  不使用农药,不人工除草,更不使用草甘膦等灭草剂,耕作时保留四周埂堰野草,农田有野草围绕,使昆虫有家可栖息。果园在冬季管理时,不采取干扰土壤的行为。可以保护瓢虫、食蚜蝇等当地天敌安全越冬。

果园不冬耕,树下不除草,模仿野生或者半野生的生态,保护昆虫栖息的环境。 昆虫只有安全越冬才可以存在和发展。一些所谓的害虫,例如蚜虫、红蜘蛛,它们是在树上越冬的。假设我们进行冬耕的话,你破坏了地面天敌昆虫的越冬条件,减少了地面天敌昆虫的基数,树上的蚜虫、红蜘蛛基数没减少,来年春天害虫和益虫的比例颠倒,虫害就易爆发。 这时候果农就使用更多的农药以求稳产和丰产。 我们一直认为:维护昆虫的越冬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是起始的第一步。

 

创造昆虫的繁育和生存条件  寄生蜂类都有刺吸式或咀嚼式口器,它们需要花粉和花蜜的。如食蚜蝇的成虫,需要花粉才可以繁育,一部分草蛉的成虫也需要花蜜。我们认为确保昆虫的繁育条件就是维持蜜源植物的存在。确保昆虫正常繁殖,才能以虫治虫,野草本地性和多样化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山东枣庄思源家庭农场从早春到深秋一直有花盛开,不断提供花粉和花蜜。我们不使用农药杀死这些所谓的害虫和益虫,不干涉他们的存在和繁育,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但是,当前农业的一个误区就是必须使用农药。这势必破坏了昆虫的生存环境。我们不施用农药,所谓的害虫就是益虫的食物或者寄生的载体,用益虫控制所谓的害虫。取得理想效果。这就做到了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平衡。某一阶段要与草和平共处,让野草尽可能地生长,通过草来解决昆虫的生存和繁育等问题。

当然,还要更加尊重自然规律,保持植物自然生长的过程,不使用人造激素干涉植物自然生长。

 

三、与草共舞种植模式和效果

   与草共舞的玉米这种种植模式是我们在2020年共同提出来的,这是一种颠覆式发现,与草和解利用野草对抗极端天气,可以对抗高温、干旱,同时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形成,促进生态恢复不用农药。

玉米产量不减反而增加  种植米玉米之前,首先要灭茬,我们的农场上一茬一般是小麦,小麦收割后通过灭茬去除二委夜蛾这种所谓的害虫的繁育条件,然后再播种玉米。此时玉米的发芽率比较高利用玉米发芽早,长势快特点,形成玉米始终比野草高的局面,野草不影响玉米生长,野草和玉米共同生长。野草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发挥遮阳、保湿、降温的作用,所以不使用灭草剂。另外,野草具有抗旱增产,改良土壤的作用。

这种生模式,颠覆了大部分人传统认知,与草共舞的结果是增产一般人认为野草会争肥,为此必须加大土地肥料的使用量,无论是土杂肥还是化肥。实际情况是,肥料不需要增加,而且可以递减:因为今年的野草是明年的肥料

2023经过严格的测产, 4次重复,发现这种种植模式,是解决玉米产量增加瓶颈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小麦晚播  枣庄思源家庭农场和弘毅生态农场,玉米收割后,有意识的地让小麦晚播。晚播的主要目的是让玉米地里越冬的杂草先萌发,然后再旋耕除掉,等于人为的打了一次“灭草剂”,实际是物理除草。

这样做的结果是来年春天,麦田里所谓的越冬的杂草会很少很少其中会有稀疏麦蒿,它又是非常好的蜜源植物,促进了麦田生态系统的完善,这样种植的小麦可以不用除草剂和打农药,也能减少病虫害。

无论是与草共舞的玉米和小麦晚播全过程中,用人工非常非常少。可以机耕、机播、机收。成本是下降的。

 

四、与草共舞的种植模式推广应用

 

这种与草共舞的新型生态种植模式,经过多年探索,不断总结,提高和完善,2024年已经基本成熟,此前我们在蔬菜、金银花、水果生产中的运用,均取得理想结果。多年、多地的试验结果表明,与草共舞的新型生态种植模式,到了推广和造福社会的时候了。

 

北方萝卜、白菜试验  我们是起垄种植这种秋季蔬菜的,用开沟机起垄一次,然后撒上菜种。再起垄一次覆盖。 种植比较快 ,也是不管不问的。 半个月后定苗就是去除一部分蔬菜的苗, 不需要除草。夏季的野草,因为要繁育下一代,们在不高的程度要开花结籽。们不会高于萝卜白菜太多。越冬的杂草是匍匐于地面的,不会对萝卜白菜进有影响。另外秋季一定有霜冻,我们恰巧利用霜冻这个现象,解决了夏季野草生长的问题。所以我们种植萝卜白菜是非常节约人工的,基本上除了浇水可以不管不问,我们的萝卜白菜的叶子非常漂亮 ,比打药防治效果还要好。

金银花试验  山东九间棚风景区是一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那里采用我们提出的六不用种植技术, 但对于蚜虫防治依然采取对抗办法,虽然不使用化学农药,但也使用大量所谓生物制剂来控制每年费用大概是200万。当我们去现场指导承诺不到1000块钱可以解决所有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他们所有的人不信。200万和1000块钱是没法对比的,这1000块钱是预防性的,不是实际使用的。他们认为是不可能的我们做了金银花与草共舞实验,面积200亩。从20234月份采纳我们的方案之后,没做过任何防护,要求他们不再继续使用生物制剂(当然包括一切农药)二把防草布去除掉。还是以不管理为管理的顺应自然的一种管理模式。结果是,基地的管理负责人非常纳闷,这种不管理比管理的效果还要好。在金银花的主产区,也就是在山东平邑那个地方。金银花一般6年要轮换一次,会成批次的死亡蛴螬会把金银花根部啃食。这种模式以不管理为管理的,可以让金银花存活30年、50年,甚至300年。它的病虫害会逐步的下降。

桃园试验  就是不冬耕保护昆虫安全越冬,树下生草给昆虫栖息的环境,野草的本地化和多样性,解决了蜜源植物的问题,促进了各种昆虫的繁育和存,另外就是不使用农药,所谓的害虫就是所谓的益虫的食物。这是个生物链。对这种桃园管理就非常的简单之所以套袋,主要防一些害虫入侵例如果蝇。对桃树的管理到尽可能的简化,修剪,浇水,抗旱,木霉菌等。把这种极简农业变成为一种快乐农业。

五、小结

生物多样性保护运用在生态农业具体实践中意义重大各种生物共生共存可以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在没有农药的时代,除了蝗灾没有其他虫害爆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做到尽量不干涉植物生长。(蜘蛛是白粉虱、蓟马、小绿叶蝉等生物的天敌,我们保护好蜘蛛生存空间就好)。当生物防治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不是我们没有做好,而是有的地方做的太多,过度干涉植物自然生长。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农业无论数量、品质、成本要优于现代农业。这种生态农业模式适合于大面积推广。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我们提出的与草共舞的生态种植模式,就是国家要求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就是推广应用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

 

(王延静为山东枣庄思源家庭农场经理;蒋高明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刘茂胜为中国科学报资深记者;王华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424175.html

上一篇:《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三:第一次绿色革命经验与教训
下一篇:《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四:呼唤生态的绿色革命
收藏 IP: 114.254.9.*|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