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才、人才、全才与废才
―――祝灵创团队的教授们早日成才
杨义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灵创团队带头人
张飞是“才”,他一声吼断当阳桥,吓退敌军83万,但是,他是有勇无谋的“偏才”。幸好他坦然地接受了自己“偏”的事实,因此,千余年来其光辉形象从未受损于他的“偏”。
关羽是“才”,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侠肝义胆,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人才”,深受老百姓的千年爱戴,甚至被奉为现代财神爷。关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完人。
马谡是“才”,他才器过人,甚至接替过诸葛亮任丞相,但是,由于自以为是,他终于使自己成为了历史上永难翻身的“废才”。对自己定位不当,能力估计过高,不但失守了街亭,也搭上了卿卿小命。
刘备是“才”,当初卖鞋时,是小商贩中的“偏才”;后与关羽和张飞结义,并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使自己晋升为“人才”;入川,立蜀,称帝,特别是爱惜和笼络人才,成就了他的“全才”梦;可惜,匆忙为关羽复仇,兴兵伐吴,兵败,驾崩于白帝城永安宫,最终退化成“废才”。后人偏心,仍当奉他为代豪杰,毕竟他是蜀汉昭烈帝嘛,但是,历史上如此好运的能有几何呢。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才”的竞争。“渴望全才,延揽人才,善用偏才,杜绝废才”是每个群体取得成功的关键,灵创团队也不例外。为了使更多的灵创人,特别是灵创团队中的教授们“成才”,有必要对“偏才”、“人才”、“全才”和“废才”进行深入的研究,搞清这“四才”间辩证关系,为灵创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偏才
任何人都可以是“才”,甚至连刘阿斗也是吃喝玩乐方面少见之“才”。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们当然更是“才”了!但是问题是许多教授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偏才”,至少拿自己当“人才”,甚至还常常以为自己是“全才”,结果害已又害人,最终把自己搞成了“废才”。
其实“偏才”的“偏”并非贬义,陈景润不就是典型的“偏才”吗?“偏才”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偏”,不承认自己“偏”,甚至坚持认为自己根本就“不偏”!客观地说,“偏才”既是一种特殊的人才,更是不可多得的宝才,如果自己承认其“偏”并愿意与他人互补,达到“瞎子背瘸子”的美妙境界,那么,我们的团队将是多么理想,灵创人将是多么快乐和富有成就感。
检测自己是否有“偏”,办法其实很简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如,在团队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仍然未成一件横向项目,你能否认自己在成果转化方面“不偏”吗?作为组长,长期以来只依赖团队的支持,而不能把自己的课题组做大做强,能证明自己还是合格的组长吗?被大量学生“炒了鱿鱼”,还有资格死不承认自己缺乏管理之“偏才”吗?从未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能宣称自己本可以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重大突破吗?始终融不进团队,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难道永远是团队的错,而不是你“偏”吗?其实大家都不傻,“偏”或“不偏”都心知肚明,并非自己不知道,而是不想知道自己“偏”。
为什么许多教授都不敢或不愿承认自己的“偏”呢?其根本原因就是根深蒂固的“鸡头”思想,那股酸劲还真不小,生怕自己因为“偏”而被分配到课题组中扮演配角。道理很明白:有主角就得有配角,不可能大家都是主角吧,况且许多配角远比一些主角成功呀,请问有几位主角的名气能超过吴孟达这位周星驰的御用配角?既然是一个团队,就得有分工,就需要相互配合,能者则上,每个人都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每个人都幸福地工作,愉快地与同事相处,这种利人又利己的好事为什么就不愿意做呢?
最不应该的是那些“偏才”非要坚持认为自己根本“不偏”,没有“精钢钻”非要把住“瓷器活”!请你扪心自问,你的这种不必要的执着给你自己带来过多少幸福感或成就感?又耽误了你下属的多少次发展良机?你从中又收获几何?“高不成,低不就”的态度在不断折磨你自己的同时,也害苦了周围的同事,并给团队造成了多少物质和文化方面的损失,你从未考虑过?难道你不把自己逼成“废才”不罢休?诚然,你是高级知识分子,你有权选择离开灵创团队,回归传统的“科研个体户”,带着自己名下的几个学生自给自足。如果你一定要在“主角”和“离开”两者中选择其一的话,我会尊重你的“离开”!虽然,我会很难受,但是,为了传承灵创团队的优秀文化,我宁愿忍痛割爱!在当前校方严厉的考核环境下,我相信“科研个体户”的土皇帝梦一定会破灭,其日子绝不会赛神仙。你既然宁死不当别人配角,相信别人也不会求着给你敲边鼓。
坦率地说,如果把要求提高一些,那么,世界上任何人都仅仅是“偏才”而已,别忘了,冯巩还敢与美国总统比说中国话呢。毋庸置疑,有些“偏”是暂时的“假偏”,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变“偏”为“不偏”,但是,这种变化绝不能成为某些“死不认偏”者的借口。有些“偏”也并不伤大雅,勇于承认有益无害,展示自己的“偏”无疑于敞开了一道吸引合作者的大门,最终受益的将是自己。
灵创团队一定会重用“偏才”,为所有“偏才”量身订制事业发展平台,确保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确保他们称心如意的物质和精神多丰收!
(二) 人才
人才,人才,谁都想成人才!
人才的种类很多:幸福的“偏才”、知足的“偏才”、能克服“假偏”并敢于承认“真偏”的“偏才”等都是难得的人才!更一般地说,任何人只要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那么,他都是人才。
我不想重复引用相关词典对人才的标准定义,但是,必须强调,对灵创团队来说,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但要自己很棒,而且还要能够充分激发他人的才智,特别要是“荐人之才”、“育人之才”、“用人之才”和“控人之才”。
能发现人才之才:有的人持才自傲,在他眼里,任何人都不屑一顾!其实,他们内心很虚,担心、焦虑、妒忌、不服等负面情绪随时与他们相伴。真正的优秀人才是那些不但自身很强,而且还能够随时发现更加优秀人才之才,灵创团队考查人才业绩时,也将重点考查其“荐才”成果。事实证明,无论是从长度还是从高度来看,荐才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将远远高于那些仅仅依靠个人奋斗的孤胆英雄。发现人才也需要非凡的眼光和出色的本领,千里马难得,伯乐更难得!
愿培养人才之才:这种人襟怀宽广,敢于培养超过自己的后起之秀,不担心下级与其争宠,他们自信地将多年积累的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属,诚心诚意地帮助后辈成功。灵创团队打心眼里敬佩这种人才,同时,也保证绝不亏待他们。培养人才是教师的天职;培养人才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者,其本身就是了不起的高才。当看到你当年培养的人才取得了更大的成功,难道这不是一种超级享受吗?中国文化讲究“吃水不忘挖井人”,你对后辈的“滴水”知遇之恩,必定收获“涌泉相报”。
会使用人才之才:培养是手段,使用才是目的。养才不用,等于无才。对人才来说,“使用”便是最好的“培养”。有些人,不会用人,不愿用人,不敢用人,他们事无巨细,所有事情都自己扛,不但把自己累得半死,而且,还断了周围人的活路。如果授权得当,监管有力,既重用了人才,又培养了人才,皆大欢喜的事情你何乐而不为呢?诚然,刚开始时,新人做事常常不如你亲自操刀,但是,小孩总得断奶呀!会用人才者,需具备这样一种超凡能力,即,他能将复杂的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个能同步进行并最终统一集成的小项目!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能力的话,那就请赶紧补缺吧!
敢控制人才之才:公然提出控制人才?太霸道了吧?非也!古今中外,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哪一个希望人才失控?庸才失控是损失,人才失控则是灾难!历史上每当有军阀混战,则必导致天下大乱!人才失控其实没有赢家,包括人才自身在内的所有人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因此,控制人才,其实也是爱护人才。如果事先制定健全的团队规范,并严格执行,对胆敢违犯规章制度者(包括人才)进行严惩,那么,人才失控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团队的发展就会更加顺利,最终大家受益。刑法够严厉了吧,但是,为什么普通百姓不觉得受压呢?同样,只要合理制定团队的各种管理制度,那么,既不会阻碍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也不会放纵人才失控。
灵创团队从来就珍惜“人才”!他有多大本事,我们就搭建多大的舞台。当然,不断给人才们施加压力和动力,使其不断进步,这也是灵创团队的权力和义务!
(三) 全才和废才
“全才”如凤毛麟角,但是,许多人都以为自己是“全才”;“废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人宣称自己是“废才”。表面上看“全才”和“废才”位于两端,其实,它们仅有一念之差。
自认“全才”者,其实等于“废才”。看看某些科研个体户吧,他们内政外交一肩挑,教学科研同时搞;既要找项目,又要做课题,还要担管理,再要备验收,更要忙推广;他们上揽生存大事,下至财务报账、文件复印、寄信取报等,任何琐事,缺他不可。哇,真是难得的“全才”,既能当奴隶,又能做将军!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孤胆英雄是否幸福(至少这样的人抱怨声最响);人生价值是否已十足体现;对社会的贡献是否已极大化?在校方考核越来越严厉的今天,他的压力会不会与日俱增,甚至会不会最终被压垮?今天,科研个体户还可以通过与其它个体户进行一次一议的“分赃式”合作,从而获得可怜的研究基金。但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项目机制将作重大调整,除自然基金之外,各主流基金都要集中力量干大事,相信那时甚至连“个体户联盟”也得被淘汰。到那时,请问自认为“全才”的聪明人或不认“偏”的“偏才”们应该怎么办?此外,导师的言传身教也会使其学生误以为科研仅靠单枪匹马就行了,这是好事吗?当然,纯理论研究确实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天堂,无可厚非。
自认“废才”者,其实几成“全才”,当然,假谦虚和缺乏自信者除外。正因为他敢于否定自己,敢于重用专才,善于团结人才,乐于借用外力,处处虚心请教,所以,同事们都愿意与他合作共事,喜欢全力以赴帮助他,同时,也坦然接受他的帮助,请问,这样的人不就是无所不能的“全才”吗?由于“全才”可以摆脱琐碎事务的纠缠,因此,他拥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更大的事情,去把握团队的方向,确保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少走弯路,永远领先。“全才”其实是一个资源整合者,是一个大家共用的“服务中心”。
“全才”与“废才”常常是同生共灭。在计划经济时代,盛行“永做革命螺丝钉”或“革命群众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这种一职定终生的做法,坑害了不少人才,但是,也确实消灭了“废才”,因为,人人都无怨无悔地在其岗位上默默奉献,所获得的报酬也只与工龄有关。当然,那时,全国更无“全才”了(那位特殊人物除外,因为他已经不是人,而是神了)。
“全才”转瞬间也可成“废才”。 “全才”不能有私利,否则就会被大家抛弃,从而成为一无是处的“废才”。“全才”一旦自以为是,那么,他成“废才”的日子就不远了,不信去问盛怒下攻吴的刘备。在一个团队中,当人人都成了“全才”时,实际上就等于人人都是“废才”了。
灵创团队崇尚“全才”,不容“废才”!我们宁愿不要“全才”,也不放纵“废才”。当然,如果能够拥有“全才”,而同时又无“废才”,那就太好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