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教育如种树:爸爸们须知 精选

已有 10211 次阅读 2016-6-19 07:45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如种树


王永晖


花儿朵朵的家长们聚会,谈起爸爸们,稍有诸多不满,很多爸爸们平常在孩子身上花的精力少,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却又常常斥责孩子,妈妈们认为,很多爸爸们实际上对孩子形成了心理伤害。


这就是缺少同理心的原因。爸爸们很优秀,看见儿子连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就容易心头上火,形成批评指责的面孔。


其实,这时候最正确的做法,是“共情”,孩子不会,这个时候最应该有的情绪,我们最希望孩子们具有的情绪,是什么呢?当然是探索精神,既然我们希望孩子们有,那么我们大人不妨先做出来,看到孩子不会,我们大人的眼神里面,要流露出来的是疑惑的眼神,而不是指责的眼神,好像我们自己也不会那道题。


这恐怕才是真正聪明的爸爸,才算是真正把学问弄通了。我们整个国家的问题,就是不关注弱者,只奖励成功拔尖者,孩子是弱者,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在家里,不能采用社会上的风气,要采用修身、齐家的原理,一个钉,一个铆,从每件小事做起。


很多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对数学有畏惧心理的,家长们如果仔细推导其原因,往往不在数学知识本身的难度上,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家长/教师把不适当的情绪,给孩子们的数学做了一个链接,让孩子们产生不良情绪的条件反射,看见数学,就想起家长/教师的批评态度。


孩子不会的时候,爸爸们要放低姿态,不要因为自己很优秀,就觉得那些题很简单,相反,要把自己想成面前的子女程度,要体会他们遇到困难时候的那种共情,把自己的优秀放下来。凡事讲究放下,爸爸们要放下姿态,尤其是那些已经产生育儿恶果的爸爸们,更是要注意如此,孩子不优秀,要找家长自己的原因,而不能把什么都怪到孩子身上。


有些教育专家,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呢?就我所见的例子,我曾经见过些在全国很有名气的、四处做讲座的民间教育专家,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道这个最根本的原理。


做学问方面,都大概可以如此,只有孩子违反了道德方面的准则,那时候才必须严厉,一招制住,不要给反复生发的机会。


教育如种树,小孩子们就像一棵树一样长大,我们看小树的时候,都会长很多侧枝,等树长大的时候,那些侧枝要么自然脱落,要么人工剪枝。


孩子们小时候,像儿子会非常狂热地喜爱乐高,现在又是蚂蚁,心头的劲,比做起什么奥数题要强多了。


这就是侧枝,等孩子长大成年了,自然不会再喜欢乐高,喜欢玩蚂蚁。现在这个时候,我觉得,还是要让这些侧枝自然的生长。


我们的教育,应该有让孩子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的时间。我很可惜能力有限,暂时无法生成这样一所学校,但至少我们在家里,应该尤其注意这一点。


如果孩子们的兴趣点,就在主枝上,也就是学业上,那可算作是天才,家长们自然乐意见行。但大多数孩子们的兴趣点,不会在主枝上,而是让侧枝疯长。


我们家长,即使功利性强的话,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就去剪枝。因为,我看到,我的首师大数学系大一同学们,状态很不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结果就把很多时间花在手机上,微信上,有些同学逐渐沦丧自控力,连上课的时候都管不住自己。


我们说,人类之中,还是有一些人具有使命感的,但是,那种使命感是怎么产生的呢?一个可能就是“天命”,不是能靠培养出来的,但是,即使是有天命,如果被家长东砍西砍,对孩子的兴趣,采取不支持和限制的态度,过早地砍去侧枝,孩子反而可能会在大学阶段生发不起他的使命感。


鉴于这种理解,我最近给儿子买了本书《怎样科学办好蚂蚁养殖场》,通过这种影响,儿子会在生活中认识到,原来可以看书,原来可以这样去琢磨。


也许,总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把兴趣点放在主枝的生长上,家长们所需要做的是耐心,以及对幸福的理解,作为一个男人,既然已经成家,把自己的家庭气氛,搞得幸福一点,岂不应该是智者所识,仁者所为。


附注. 有些家长们做不到,虽然知道道理是对的,但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在那样的家庭长大了,形成了深刻的童年心理阴影,结果对自己的孩子也这样。解决办法可参看我们的博客置顶文章,里面提供的心理解决方法,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效果恐怕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了。


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第八章 同理心的因和果   阅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985506.html

上一篇:我们开创的小学数学新教法
下一篇: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 已有的与可能的巨大效果的应用举例
收藏 IP: 202.204.223.*| 热度|

24 武夷山 葛琳 武祥 董焱章 刘立 黄永义 吴明火 孙瑜隆 沈兆勇 余震 吕洪波 胡努春 梁洪泽 辛晓十 黄式东 徐旭东 严晓文 王嘉文 xlianggg shenlu xchen guhanxian sunyang86 erdo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